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2023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十二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平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左右 上下)

旋转(转动)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中,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力、有自己的的动手操作,也有小组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本课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平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左右 上下)

旋转(转动)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中,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力、有自己的的动手操作,也有小组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本课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三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 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投影显示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3)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二、探索新知:

(一)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三)学生自主解决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自主练习第1题。涂一涂。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5÷3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教后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课题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4计算。

巩固表内除法竖式的练习。

2、自主练习5魔术箱。

动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6。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画面上的信息,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4、自主练习7.8。

这是两个实践性的问题,先让学生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聪明小屋。

练习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口算: 10+10+20= 60-20-10=

30+2+7= 15-7-8=

2+8+30= 17-10-2=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 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 22 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不错,那我们今天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 、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 笔算 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 84 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 40 个,王叔叔运走了 26 个。

师:数学问题呢? 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 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生2: 90-58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出示练习题: 90-58-30=

三、巩固练习

1 、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 、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 72-6-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 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 (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8、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 生做,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

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 (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

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

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10、 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 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3、连线。

生回答。

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 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折 →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二、 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 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方法二:按材质分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十一

教材说明

教材让学生观察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等来认识角。用一张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任何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然后通过“做一做”进行一些巩固角的认识的练习。如通过第1题着重使学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注意出现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七。

2、教学角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折扇等实物图形,指出哪里是角。教师可以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把硬纸条拉成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仿照教科书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学生有了这些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要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

3、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要使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第1题,通过观察能正确区分题目里给出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4、教学画角时,教师先说明画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画,发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点。

5、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要使学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题中的两个角都是30°,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确认两个角一样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跟画出的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第3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着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第4*题中,左图有3个角,中图有7个角,右图有8个角。做题时,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

练习十七最后的思考题的答案是:(3)个三角形,(3)个长方形。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材说明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面上的角,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做一做”中的习题,注意出变式图形,使学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征。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教案篇十二

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倍的逆向思考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老师带大家一块去花园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好吗?这几天天气真好,空气清新,我们一起到美丽的花园去看看吧!

二、问题探究

1. 理解图意(出示挂图课件)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大家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汇报

2. 提出问题

3.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呀,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

4. 解决问题

⑴师:如何解答这些这些问题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独立解答问题。你们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呢?

师:这二个问题谁来解答?

4、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观察一幅图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师: 刚才在大家的问题提得真好,解答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73页。

师:一起解决。谁先来说说题意。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4题

第1、2题:画一画,算一算。

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生汇报

师:同才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小组有哪些获?

第4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师:老师这儿有两条绳子。一条是红绳,一条是黑绳。请你们先估计它们大约有多长?

师:再量一量实际有多长,然后解答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做完,再反馈)

师:除了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外,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以黑绳的长度为单位,量一量红绳的长,量的次数就是所求的答案。)

生读题

五、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谁来说说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标签:2023年 二年级 数学 数学上 上册 图形 形的 变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