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2023年思念故乡的文章 描写思念故乡的文章(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念故乡的文章 描写思念故乡的文章篇一

那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三面环山,层峦叠翠;一面绕水,蜿蜒曲回。山间炊烟袅袅,林中彩蝶纷飞。鸟语花香,鱼鸭肥美,令人神往,让人陶醉。

那清澈见底的小河,如同点缀在少女腰间的一条彩带,赏心悦目,秀丽迷人。醉揽如碧的月,碎落满星的天。

河底的鹅卵石子,在阳光的辉映下,光滑柔润,洁净晶莹。方圆扁长,千姿百媚;赤绿橙黄,五彩斑斓。躺在涓涓的溪流中,谈吐着,倾诉着,任白云抚摸,随鱼虾亲昵 。

河面上的小桥,凌空跨越,如一页轻轻摇荡的小舟 ,在缭绕的云雾中,升腾、飘逸,雄伟壮观,气势辉宏。还有桥面上玩耍的小伙伴, 头顶蓝天,脚踩白云,与小桥一起,映入银镜般的水面,浑然一体,如镶如嵌。水流波动,波走桥行;人停鸟惊,天静云萦。分不清哪行哪动?哪静哪停?真是如诗如画,若仙若梦。

河、石、我、桥、天,多么和谐奇妙的自然美啊!妳是家乡的骄傲,妳是故土的魂灵。妳滋润了家乡的肥田沃土,妳养育了故土的勤劳人民。妳使家乡花红柳绿,稻禾飘香;妳使故土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小河畔,留下了我许多童年的梦幻和回忆。搂草、拾柴、挖野菜,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捕鱼、捞虾、捉麻雀,充满无限幸福和快乐。歌声、笑声、流水声,声声入耳;儿事、乡事、多少事,事事铭心。

我和伙伴们,生在小河畔,长在小河边,与美丽的小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岸上,摸爬滚打,生龙活虎;在水里,逮鱼摸虾,无所不能。用扁平的鹅卵石子,找好角度,用力投向水面,嗖、嗖、嗖,石子在水面上,连击数次后落入水中,水面上留下,无数重叠扩展的涟漪。此情此景,真是美妙绝伦,无以言喻。

月是家乡美,水是故乡甜。故乡小河的涓涓溪水,甘洌清醇,甜蜜无比。甜醉了故乡的山林草木,也甜透了我的心窝窝。

三十多年过去了,昔日孩提的我,已没有了先前般的天真和烂漫。时世流转,万事清淡,然而对故乡小河的思念,却没有丝毫的减敛。魂牵梦绕,朝思暮念,难断少小情怀,难忘童年梦幻。

几十载的迁延变换,我梦中小河的今天,又该是怎样的情致景观?天是不是更蓝?水是不是更甜?人民是不是更幸福?生活是不是更美满?

啊,故乡的小河!妳的身姿,妳的容颜,妳的馨香,妳的娇艳,永远留在我梦中的笑靥里。对妳的爱,源自我灵魂的深处,发自我久积的心底。对妳的爱,胜过对妻儿,对父母,对生命。三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忠贞不渝。风里,雨里,云里,梦里 ,我的心里只有妳。

啊,故乡的小河!我爱妳,今生今世;我爱妳,永永远远。

公众号:作家文苑

思念故乡的文章 描写思念故乡的文章篇二

故乡渐渐远去的美文

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似乎我回故乡的次数多了起来。石海坡,这个华北平原上一个最普通的小村庄,就像放风筝的人,让我那颗游子的心牵扯不断。每次踏上这片热土,村里的人和事及其背后流淌的文化,都会铺陈开来,弥漫眼前。我的父老乡亲,我的村庄小路,我的树林校园,魂牵梦绕,流连忘返。但那些古朴纯真、自然美好的东西却渐渐远去,故乡也只在记忆中了。

我的故乡位于索泸河东岸,原河两岸是茂盛的树林,村庄倚河傍水,周围是肥沃的河滩地,村北更是一片杨树林,林间是长年不干不旺的整片湿地,水草茂密。如今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树林伐掉,就连村里村外能见到的树也越来越少。其实,农村的步伐一直紧跟着城市。城市变成了钢筋水泥的丛林,楼越来越密。农村也不例外,宅基地放了一块又一块,没几年的时间,小时候村北那大片杨树林就变成了一户挨着一户的街街道道。那些或直或弯或粗或细的杨树,连同林中清晨的鲜露、午间的鸟语、傍晚的清风,只能作为一个符号,哗哗啦啦地飘荡在淡淡记忆里。

曾记得,小时候,各家各户房前屋后都种树,什么树都有。村子以外的路边、地边、池塘边也种,多是柳树。那些高高大大的柳树通往田间地头,预告着春的来临,遮挡着夏的暴日,连接着一个村和另一个村。如今,它们被砍了,以几块钱的价格卖掉。细长的柳条编成的鞭子、翠绿的柳叶做成的哨子也只能存在于童年时光里了。曾有无数个春天,老师带领着我们到野外去,挖坑、栽树、浇水。可惜那好像也就是一堂劳动课而已,我们用心地学会了种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但当年种下的树,却没有一棵活到了现在。如今,我站在村庄高处,放眼望去,连片错乱的砖瓦房突兀着,只能看到零星散落的树木,很多还是最近两年补种的。

村北那条路,是通往县城、乡镇,连接四方的柏油路,宽阔平整,大车小辆,来往不断,城乡客运开到了家门口,跑趟县城也就大概20分钟。路连着村,村傍着路,很多人家出门就是路,平时在村里串门,路又成了街;在村内行走,要时刻提防过往的车辆,孩子上学,家长都需要全程接送了。过去,进城大都骑自行车,驮点东西,上坡推不动,下坡刹不住;岁数大点的出远门赶毛驴车,进一趟城要跑一整天时间,不会骑自行车的妇女,有的一辈子都没进过县城。那时,我和小伙伴上学放学,也无数次走过这条坎坷的小路上。路两边是粗壮参天的杨树,几个人合抱不过来,一到夏天枝繁叶茂,成了天然凉亭,路上也没车,一群小孩儿玩累了,躺在路中央就能睡觉,避暑又解困。如今,这些都成了回忆……路修好了,机动车辆猛增,却开始多发,每次回家,这些成了乡亲们闲谈时绕不开的话题。

紧挨村北那条路旁,有一排整齐红瓦砖房的院落,是村里的中心小学。有近100名学生,4个老师,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我当年的小学同学还一直在这里坚守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园丁职责。“学校勉强维持着”,她告诉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强,勉强能教授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当然,如今村里的生源也少多了,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大多数把孩子一道带出去,在外面读书。乡亲们现在比过去也富裕了,有的在县城买了房,也愿意让小孩在县城上小学读书,因为那里的教学质量肯定比村里强。而村里的.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有的时候连一个班也凑不起来了。”其实,在故乡,孩子们上学读书没有太大的情怀,为的只是丢掉祖祖辈辈手里的那把锄头。他们对读书的尊重,表达的只是对另一种生活的憧憬,早已没有了我们那个时代刻苦发奋的精神和追求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更没有了对识文断字更高看几分的认同。那些考不上高中、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孩子,便选择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大部分人会很早结婚,生儿育女,开始挑起生活的重担,过上了富庶的生活。我儿时的那些小伙伴,大都已做了爷爷奶奶,颐享着家庭天伦之乐。

每次回到故乡,我都是一番寻觅,一番拜访,最使我心痛的是那些熟悉的老人连同他们居住的土坯房屋全都不知所踪,惟留下一座又一座荒凉的坟茔。记忆中的故乡永恒在梦中,现实中的故乡却永远消失在眼前。从所遇的一张张陌生又年轻的脸庞中,我猛然惊醒,再过若干年,再提及故乡,或许真就印证了范伟的那句话——“我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没的”。那时,将是一种欲知而不得知的无奈,对故乡的记忆或许早已沦陷在岁月的洪荒中,是到了留住她的生命轨迹的时候了!所以,记得住乡愁,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路走来,故乡渐行渐远。村庄依然是那个村庄,人却不再是那时候的人,记忆中的村庄在时光流转中也渐行渐远,喜哉忧哉?说不清。或许,过去的村庄也是从更远的过去如此这般一步一步蹒跚而来吧。我的故乡啊!

思念故乡的文章 描写思念故乡的文章篇三

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融进血肉,沁入骨髓的,任何时候都无法剥离和割舍。哪怕是故乡的一片树叶,一捧黑土,一湾溪水,一缕炊烟,都会在记忆里生根,任凭岁月打磨,依然鲜亮如画。

我的故乡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是祖国粮仓的一部分。丘陵和平原掺杂,偶尔田间地头,村口庭院栽有杨树槐树,随处可见的是柳树。房前屋后,村边地头,柳树,不畏严寒,不惧酷暑,朝饮晨露,晚沐夕阳。以旺盛生命力为家乡父老遮阴凉,御风寒。

家乡的柳树平淡无奇,平常的就像路边不为人瞩目的小草。没有松树的挺拔身姿,更没有白桦的俊朗,亦没有西北的胡杨树那样名声大振。但是,无论哪个季节,它以一种坚韧,质朴的品格给大自然注入无限的活力。她不伤感,不哀怨,刚柔并济的站在大陆性季风的前沿,凭风霜雨打,酷暑严冬,她婀娜的身姿,飘逸的柳丝,散发出雅致的韵味。它是春的使者,夏的浓荫;秋的依恋,冬的律动。寻常巷陌,篱笆墙的外围,随处可见柳叶在摇曳,随处都可被多情的柳枝拽住衣袖。小柳林里藏着多少童年的欢乐,蕴藏着多少青春的故事,声声柳笛吹出悠扬的生活旋律,或喜或忧,缘聚缘散,依然故我的谱写成一首首春之乐曲,在那片肥沃的土地上飞扬。

东北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当残冬的脚步迈着缓慢的步履离开的时候,柳树是第一个传递春的信息的使者。

柳树戴着春的点点嫩眉,也满身的绿装,把第一抹新绿,无限生机给荒芜了一冬天的大地。堤边河畔,巷陌小道,或成排结队,或独处一隅。垂杨柳,旱柳,水柳,清明柳,长长的枝叶低垂,如丝入梦,如水似烟,飘逸婀娜。如同一位羞答答的窈窕淑女,舞动着柔曼的身躯,妩媚不乏沉静,美丽而不妖冶,站在她身边,免不了有诗意的遐想。那摇摆的长发犹如瀑布飞流直下,浩淼,壮观,在它的身边徘徊,会感到身心灵魂都被净化和诗化了。仿佛卧倒在它的脚下,就能酣然入睡,更愿它柳梢轻轻地抽打在身上,再同它一起栉风沐雨,鉴赏明月,那感觉分明就是快意。

这就柳树的春天,折一根嫩翠的枝条,拧松柳皮,抽取木心,做成了柳哨,吹出童年欢乐的歌谣,吹出乡土气息淳朴的心曲。那淡黄和豆绿色融合在一起的柳花,更为枯黄的原野增添浓浓春意。柳花将落,柳絮满天飞舞,飞飞扬扬,飘飘洒洒,轻盈的舞步,踏出庄户人家独有的生活节凑。

夏日,柳树总会给人们带来欢喜,除了一如既往的为人们搭起了绿伞,送去浓荫,遮风挡雨外,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倘若在一场对流雨过后,站在雨后的彩虹下,就会有惊奇袭上眼帘,颠覆你固有的思维。你会发现柳林里,湿润的树根下会有生命在萌动,像雨后竹笋,蓬勃而出。那是自然界另一种生命在诞生。它只有依附于柳树的根下,方能繁衍出来。一排排钻出地面的白色的蘑菇(当地俗称“柳秃子蘑”)三五成群,四五一伙,不规则的队形,足以让人惊叹。尽管这种蘑菇的生命短暂的用天来计算,但是,这屈指可数的生命历程,却释放着挽救苍生的能量。它创造了这个季节的精彩,它衬托了令人仰视的柳树形象,升华了自身价值。它既是蔬菜亦是粮食,是裹腹充饥的食物,更是纯正的野生菌类,为农家的餐桌增加了美味佳肴,为饥肠辘辘的孩子老人送去天然的补给。

秋天,一场霜冻打蔫了花草,大多数的树都被剥光了叶子,直挺挺,光秃秃的站在那里,唯有柳树高仰着头,迎风摇摆,依旧不屈不熬保持着本色,直到初冬。柳树又为人们贡献了它的身躯,编筐编篓,编织各种日用品,工艺品,生命也开始繁殖它的后代。

冬天,柳树虽然被无情的霜冻脱落了绿叶,但是它从不让漫漫冬天寂寞。以雪花为伍,严寒为伴。银色的薄纱缠裹着躯体,珠珠雪柳璀璨夺目,条条银枝玲珑剔透。树枝上茸茸的花冠,似白天鹅般的聘婷少女,它掩盖着凋零,用晶莹包裹着生活的酸甜苦辣,靠近她,恍若,“寒江雪柳,玉树琼花”。阳光透过雪柳的缝隙的瞬间,五光十色,澄明,耀眼。驻足在银装素裹的雪柳旁,心醉而怡然,神醉而自得。一种朴素的情怀油然而生灵感,想为它咏颂,为它歌唱,为它曼舞。

还记得,粮食上场入仓,父亲把指头粗的长得挺直的柳树枝条割下来。按一定的尺寸剁齐,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插上剁好的柳枝,一排排的,只露出一节在地面。我跟着父亲身前身后的忙乎,却不解其意,问父亲说:“为什么把柳条插到地里,冬天不冻死了吗?”父亲告诉说,这柳条子耐冻,明年开春,第一个钻出地面的就是它,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她又成了一片柳树林。”我抬头看看父亲,又看看院子的院墙,也都是柳树排成的。不由得佩服柳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繁衍后代的能力。

父亲还割下很多指头粗的细枝条,编筐,特别是编用来装粮食的大趸子,家里的大筐小篓都是柳编,大的能容下一个人,小的只能装下几粒豆子。初冬的夜越来越长,父亲借着微弱的灯光,把对我们的希望,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都编进柳条筐里。

我爱柳树,尤爱家乡的柳。它们平凡但不平庸,柔弱但不娇媚,低调内敛,这种接地气的品格,像极了我的父辈,我的父老乡亲,他们用弯曲的脊背撑起一片蓝天,用勤劳和智慧开创富饶的家园。倘若真有尘世轮回,我愿跟随他们的脚步,化作一颗柳树,低调,执着为这方热土站岗守望.用婀娜的身躯,为这块土地遮风挡雨。

公众号:咱们村

思念故乡的文章 描写思念故乡的文章篇四

如一个迷途的孩子,站在纵横交错的街头,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寻觅不到故乡了!

记忆中的故乡,如一幅长长的画卷。黄昏时,成群的鸭子在主人的吆喝声中,排着队摇摇晃晃从河边走回家的景象;孤独的羊倌穿着破旧的黑棉袄,腰间系一根草绳,赶着洁白的羊群踱步的身影;一只又一只土鸡扑棱棱飞到庭院的大树上过夜的嘈杂;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合着木栅栏圈里几头猪的哼哼;小村里青砖灰瓦间升腾的袅袅炊烟,夹杂着慈母焦灼寻儿归家吃饭的声声呼唤。我那贫瘠而热闹的故乡啊,在时光的静静流逝中渐行渐远。

冬日的夜晚,村庄格外静谧。月上柳梢,星子稀疏。大人们劳累了一天,早早歇息了。

吃过晚饭的孩子们却高唱着“娃们娃们都来玩,玩到年下我管饭。啥饭?大米汤,丢豇豆,萝卜丝,涨香油,一碗一碗管个够!”呼朋引伴,捉迷藏,跳大绳,羊抵架,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豇豆大米汤,一碟香油拌萝卜丝,极其简单的一粥一饭,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得到。一首如此简单的民谣,竟然能吸引孩童们在寒冷的夜晚到户外疯玩至深夜。

随着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条件的改善,故乡在我的记忆里已经越来越模糊。后来,我到外省求学,渐渐融入城市,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仅在每年的寒暑假才回去一次,故乡又成为我梦中挥之不去的牵挂。及至毕业,工作,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小家,故乡,才再次在印象里清晰起来。但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已经由一个青纯美丽,天真活泼的少女,演变成风华绝代,珠光宝气的贵妇人了。

消失了草房瓦屋, 远去了炊烟灶膛,缺少了蛙鼓蝉鸣,填没了泥坑水塘。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美丽的广场。南水北调干渠绕镇而过,清澈透明的丹江水,滋润着家乡的土地,给小镇增添了一抹灵动和隽秀。白天,市场里热闹非凡,各界群众熙熙攘攘,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夜晚,华灯齐放,广场舞吸引了周围众多的爱美人士,男女老幼一齐踏着音乐节拍,舞动蓬勃的生命;有的合家围坐在一起,欣赏电视节目;有的邀三五好友,逛商场,去ktv唱歌,咖啡屋品茶;文化广场四周,遍布健身器材,人们在这里打太极,扭秧歌,跳健身操。白发苍苍的老人推着童车,满脸慈祥地逗着车里的孩子,年轻的妈妈们则坐在一旁,低声交流着育儿经验。这里,分明就是乡镇中的城市啊,城市中的美丽乡村!这里,除了没有城市里的摩天大楼以外,其他的,这里都应有尽有!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恬淡的水墨素描;今日的故乡,则是一帧浓墨重彩的油画。

生活好了,民众富了,日子越过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好日子天天都在歌中过!

记忆中的故乡,渐渐远去。犹如一坛陈年老酒,时光愈远,韵味愈长。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标签:2023年 思念 故乡 文章 描写 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