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8篇(优秀)

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一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二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读完了这本《骆驼祥子》。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骆驼祥子的身上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具有坚韧的精神。祥子来到城市,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是他付出了诸多努力才换来了的。但是,车刚拉了没几天,就被官兵给抢了去,他们凭什么这样欺侮人,凭什么啊!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一次次地破灭。但他仍然不肯放弃,不断地振作起来,再度坚持……终于,他买到了车,但这却是以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好景不长,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卖了车,终于,一切都化为乌有了。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他没有办法承受打击,在社会的社会中,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他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干劲。他没有力量从那个极度社会的环境中站起来,而是永远地跌下去了,与那个坠落的环境同化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他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逐渐消失在这座城门洞里,只留下一个悲哀的故事……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如是写道。他是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

合上最后一页,我闭上眼睛。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然而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究竟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啊……

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社会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

社会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现在的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有书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至少,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三

个人都有自己最美好的回忆,而对我来说童年就是我最宝贵的收藏了。可是当我读到《童年》这本书时,才知道我们的童年生活与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

阿廖沙的童年是十分不幸的,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阿廖沙,他没有体会到父爱的温暖,却品尝了苦难、困苦的滋味。

失去父亲后,阿廖沙随母亲一起住到了外公家里与其说是家还不如说是一个人间地狱。外公脾气暴躁、残酷无情,经常打孩子出气,有时稍不如意还会对阿廖沙的外婆大打出手。同时,他又非常自私吝啬,竟然让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去自谋生活。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自私贪财,天天闹着分家。为了分得财产,他们竟不顾手足之情,大打出手。同时,他们还很残暴,经常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样的家庭里,只有外婆最疼爱他,她给阿廖沙讲许多的故事,与阿廖沙成为最知心的朋友,并且给予他无穷的温暖。她的关怀与爱护让阿廖沙坚强的面对困苦的生活。

他不幸的童年还伴随着死亡的阴影,这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啊!从年少无知时期父亲的离世,到小弟的死亡,再到给与他无限爱与欢乐的小茨冈的离世。还有母亲、舅妈、彼得大伯等的相继去世。这些无不透漏着阿廖沙童年的悲惨与苦难。

在黑暗的社会下。阿廖沙不得不去捡垃圾换钱。他背了个大袋子,在街边巷子里捡一些破纸片、烂皮头卖给废品加工厂,好的时候能买半个卢布,不好的时候就只能与同伴去冒险偷木板。而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用愁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呢

尽管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会,阿廖沙却还是拥有着敢于同恶势力抗争、充满对美好生活渴望的精神,这一点真的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下好好学习的态度;学习他不管在怎样的险地都是自强不息的;学习他不被黑暗所侵蚀的爱心。所以,趁我们还沐浴在美好社会的阳光下,一起朝着那美好的未来昂首向前行吧!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四

里面的内容深深地感动了我,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这本书叙述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最有趣的就属秃鹤那章了,他和桑桑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同学。其实他叫陆鹤,只是,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所以油麻地小学的人都叫他秃鹤。秃鹤的头很地道,大家都想摸摸,可是必须用东西换。可是有一天秃鹤对自己的头很在意了,谁摸他的头他就和谁急。秃鹤的爸爸就给他买了一顶帽子,桑桑和几个同学拿着他的帽子到处扔,有一天学校要会操,秃鹤想参加,可他没带帽子老师不让他参加,最后秃鹤在台上闹,蒋一轮老师只好让他参加,可他却闯了祸,他去讨好别人,大家都不理睬他,直到有一次演戏,没有合适的选择,才让秃鹤来试试,这一试却让人对秃鹤刮目相看。

最让我感动的就属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强的一个,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费了很多时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个可恶的老婆子,经常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五

在读《野蛮生长》这本书之前,对冯仑知之不多,仅仅知道万通是他旗下的企业,他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家”。

读完全书,更印证了冯仑是个充满智慧,用心思考的人,在这本书中,冯仑先从企业的“原罪”说起,然后分别从“合伙人”、“投资”、“管理”、“金钱”、“政商关系”、“伟大”、“幸福”、“女人”、“死亡”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现了他在企业的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自我完善的心路历程。这本书充满了冯仑对中国社会经济中诸多话题的理性思考和深刻感悟,书中的很多观点见仁见智、颇能启发读者的思维。

书中说了很多故事,从故事中见道理,读来每每让人掩卷沉思,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及企业家是如何管理自己、领导别人的。万通初创,正是中国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之初,“万通六君子”怀着想做事的共同理想信念,创办了企业,可以说,他们当初凑在一起,有一种江湖聚义的味道,即冯仑说的的“江湖方式进入”,后来“万通六君子”分家,并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得益于以“商业方式退出”,他们现在仍是好朋友,所以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所以冯仑说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要有一个伟大的时间,伟大的地点,还有伟大的人。

冯仑关于伟大的论述,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伟大是熬出来的”,二是“伟大是管理自己”。他认为做事业,首先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定下了目标,就像人生有了个航标,即使因为各种原因使行为出现了偏差,但奋斗目标这个航标总会指引回正确的航线上来,定下一个方向后,就要一直往一个方向上努力,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就是“熬”,对信念的执着不能靠一时的小聪明,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人是再选择而不是将原来的选择坚持到底,“成功者与常人的差别并不是智商而是一种毅力”,专注于一件事情的长期积累,就必有成功的一天。而管理自己,在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事情对事业有帮助,怎样有效安排自己的时间,怎样围绕事业目标做知识储备,要有一个自己的原则,善于管理自己,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王石就是一个善于管理自己的人。

读完本书,我不禁对自己的现状进行思考,一是,我想做成一番事业吗?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二是在管理自己上,我是比较糟糕的,比如,近期的读书计划,虽然按期读完,但没及时写上读后感;日常生活的毛病,更是比比皆是,要求自己在晚11:30前上床睡觉,到几乎都到将近凌晨1点,饮食要清淡,却总是偏好重味重辣,平时总说忙碌,但事后看来,所做的事情似乎都无关紧要,“忙”只是自己不想做很多事情的借口,是管理自己糟糕的表现。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借鉴和思考的东西。如果,从现在开始,我能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下一个发展方向,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改掉自己的陋习,更加完善、有效地管理自己,这将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六

1、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2、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里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一个人怎么可能去理解另一个人呢?一位文学批评家怎么可能通览整本小说展开的领域而没有留下个人经验的足迹呢?

3、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之中,而教育要远胜于把假设云送给消极的听众。

4、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这个共同体永远不能给我们终极的肯定-------这倒不是由于它的过程有欠缺,而是终极肯定对我们有限的心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和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

5、为什么我们甚至于到现在还不断挑战我们今天所持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是主体,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去深入地发掘它的秘密,主体拒绝被局限于现有的结论。

6、若不跳出我们自己的框框,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这个主体。我们必须相信主体的内在生命并不全情投入之。若我们既不相信也不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没有全情投入可言。

7、当排除伟大事物的内力而全靠我们自己相当有限的魅力时,教育共同体就变得渺小了。

8、在共同体中我们自己的工作日程有时会被伟大事物的魅力抢尽了风头。当伟大事物消失时,当他们失去了对我们的生命的引力时,我们就会偏离群体的轨道,堕入装模作样、自我陶醉和傲慢的黑洞里。

9、伟大事物绝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会从我们人为的视野中消失。

10、只有发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伟大事物的内在生命。我不可能从别的生命里得知连我自己生命里都不认识的事物。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七

之前在语文课本上,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往往读过之后就很难忘记。这次,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细细地读着,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别精彩,读后令我有感而发。

童年是美好的,鲁迅的童年却特别精彩,每读里面的一片文章,就读出了真实的感情,犹如亲身经历着鲁迅童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将鲁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对比,发现我们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处。

鲁迅童年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大人们必须为生活奔波。鲁迅由于做错事情,经常被长辈责备,这些都让他感到难过。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妈妈必须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没时间陪我,在我做错事后,他们会大声责备我,

鲁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长理解我。

这坌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猫、鼠》,鲁迅没有朋友,只有小狗、小猫、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写道,鲁迅和一只猫结仇,其实,和鲁迅忧愁的不是猫,而是他生活的那个家庭环境。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着自己的童年生活。

四百五十字读书笔记篇八

“大街上,一个人,用蒲包垫在身子底下。用手挪着一点点地向前走。他的背影是那么孤独。那么悲哀,那么苍凉!”每当我读起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这个场景便会在我的脑海里若隐若现。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心地善良,饱读诗书,却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在当时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变得一无所能,潦倒贫困,连仅会的“之,乎,者,也”都成了人们的笑柄。穷得一无所有的他,偶尔也会偷东西。最后偷到丁举人家里。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孔乙己慢慢的死去。

也许,在刚开始读时,会觉得孔乙己这篇文章的语言风趣幽默。可是当你细细品味时,就会觉得孔乙己是“喜剧”中的“悲剧”它表达了鲁迅对当时封建制度的极度不满。写出了腐朽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残害。

“窃书不能算偷”!这是孔乙己的经典话语,现在人们听了甚至会感到好笑,偷书不算偷吗?当然是偷!可是,正是孔乙己的这句“窃书不算偷”,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封建社会的腐败,读书人的悲惨命运吗?孔乙己想看书,没钱买,偷书看,遭人骂。正相反,那些秀才,举人们却在深宅大院里读着一本又一本书籍,可是他们最后又做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如今,封建社会已不复存在,在现在的社会中,只要有才华,敢于展示,哪里都是舞台。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现在的一切,更让我们为孔乙己这样的人,心痛叫屈,饱读诗书的人为什么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我呐喊,为什么孔乙己会生在封建时代,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我呐喊,为什么无才之人可以作威作福,有才之人却总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伯乐”?我呐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封建制度残害人命,却见死不救?

标签:四百 百五 十字 读书 笔记 8篇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