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八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一

《挪威的森林》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

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从看到木月死了之后,就预感到后来会有更多不可避免的死。

月份是四月,最多的季节是春天。

地点是宿舍,车站和山。

颜色是白和绿,无论是月光,墙壁,还是直子、绿子的皮肤。

意象是墨绿色的潮湿的下雨的森林,背景仿佛还奏着吉他曲《挪威的森林》。

感受是爱,孤独,寂寞,伤痛。

我私心,不想让十六七的岁的青春期孩子读这样的故事,或者说不建议情绪不稳定,人生观还在成长的小孩子读这样的故事。太压抑了。性,自杀和渡边寻找自我而坚定,混沌又漂泊的感情,可能会对本来就迷茫的孩子产生不好的误导,用善良的渡边都可以同时为直子、绿字甚至是玲子投入实在的`感情来为自己脱罪。

我甚至自己不想再读这样类型的故事。稳定的情绪被故事中事件的变换和游走的感情强烈地摇撼。渡边身边的人都离开了,他人寄望他努力生活,追求幸福,还要连同木月的,直子的,甚至连远走的玲子的那份幸福也一起活过来。年轻人的生死,令人畏惧。担心自己生病,身后的父母和他人的感情该如何照看。这样的思考让人难受。

但这不怪文学,文学的伤痛不是为了叫人哭哭啼啼。我们在故事中体会他人的经历与感受,便知道人生还有很多痛苦,很多快乐,很多活法与意义,于是更加理解他人,追求自我。甚至自己在被文学『压抑』而并不快乐的青春期,也在成长中消退,进入了一个因感情被撕扯过而承受力与心灵空间都更广阔的成年阶段,反而能看开许多事情。

最怕的是,小孩子,有人未曾认真思考,也没有经历,就开始妄谈生死,用书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升的一部分永存』来标榜、伪装深刻。我相信四十岁村上春树要作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青春伤痛文学。比如,直子的姐姐和直子都因精神疾病而死,村上对精神疾病的表达因与河合隼雄的交集一定慎而又慎。

最后,非常期待某日能从日语里读这样的作品。对景物朦胧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细致的刻画,是日语的擅长,必有其不可被翻译的美丽。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二

路渐渐的远去了,心却还在开始的地方挣扎着,这种痛一如离开母腹的婴儿,非要那么痛彻心菲的哭上几声才能证实自我真的存在。

直子就这样无声的啜泣着,虽然她很想哭出声来,可是女性的虚荣在阻止着她,不想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压抑。曾说过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往后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是的以往的目标在今日如果一旦放松,那么往后的期望就将不复存在,活着就是为了那一虚渺的幻想,尽管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够完成。

喜欢直子,喜欢渡边君,喜欢《挪威的森林》,这种喜欢让我觉得迷失,因为没有任何的一个人能够让我明白只要跟着他就不会落入枯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爱直子的渡边一样深爱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于是就在那样的地方,就在那个阴惨惨湿漉漉的枯井里一个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挣扎着死去。

而我的记忆,最终也将在记忆堆那个昏暗场所里化为一摊烂泥。

一向喜欢描述死亡,那种生活终结时的无奈而又放松,那种莫可名状的心绪,我既不能将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将其深藏于内。于是只能自我压抑着对死亡的恐惧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来证实我此生的目的。

爱是那样的一个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无数的人却在亵渎着它,我爱是因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爱此时却是多么的虚无,可许每个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页书上的.一张白纸。图然有着忘却的失落,却也只是无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泽说:“人生中无需梦想这种东西,需要的不是梦想,而是行为规范。”他又说:“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我想做的事,而自我应做的事。”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在这样的冷漠的人群中,图有网络的温暖,却不需要绅士,我们只需要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脱离了社会性那样的一个单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为这样,死的阴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领地,等察觉到的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了。这样的后悔着,也无事无补。于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边亲身将挚爱的直子送进了坟墓,送到了木月的身边。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三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飘渺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是青春岁月里的无以名之的忧伤,在寂寞中游走,挥洒青春,结果却伤痕累累……

一群青年人在彷徨挣扎求存,在爱情的纠葛中徘徊。

在寂寞中行走,在寂寞中挣扎。渡边君在两直子和绿子中纠缠,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内向娴静的`直子,活泼大胆的绿子,渡边君十分苦恼,直至直子之死,噩耗直直的影响渡边君,渡边君失魂落魄的的四处旅行,思考人生。是思考人生,在爱情的圈子里绕了一圈有一圈,是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依旧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是出于玲子的鼓励,是受到绿子积极影响,希望终究战胜失望,渡边君最终选择了勇敢的活下去。

除了纠葛不清的爱情,我们还看到了存在的青春的迷惘和孤寂,挥之不去的阴霾,在成长中留下印记。

青春的伤感和温情在《挪威的森林》的字行间流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青春年华?爱与痛,迷惘,不断怀疑,徘徊,在思考和等待中错过。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在等待中错过,生活在十字路口,没有方向,于是你就无从选择,就算你是多么的接近生活的幸福,要是你在徘徊,你总会错过。但是青春需要热情,青春需要释放,积极的走出迷惘,积极的生活下去。不要在青春这美好的年华里走失,我们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美好,努力走出青春的迷惘。青春的旅程恍如单程的旅途,一旦启程,再也会不了原地,绿字的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予我们启示,她的向往给予我们参考,青春不要太多的徘徊,勇往向前,不留遗憾。

生活需要阳光,人需要坚强的活下去,要有绿子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尼采,有向往,人生才不会灰暗。接近幸福时,请不要犹豫,不能像渡边君游走于迷惘的边缘,直子生活态度更不可取。生活中的我们要超越自己,不要打住前进的脚步,时光慢慢,希望不会落空,只需勇敢走出青春的迷惘,拨开云层终见阳光。

青春涌动,成长的艰辛和苦涩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片,年轻的我们风景无限好,在“莫名的落寞,莫名的忧伤”的忧伤中,有些人教会我们勇敢的面对青春,绿子仍然为人生抹上鲜明的色彩,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人生,勇敢的走出迷惘,迎接如花的青春生活。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四

我参加了图书馆的读书小组。由于新冠疫情,小组的人不能聚在一起,我就粗浅地把读书心得写在这里和大家讨论。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写于37岁,是一部青春题材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渡边,二十岁左右的他敏感而有一些忧郁,他仿佛一直游离在世界的边缘,和人群保持着距离。他眼中的敢死队、直子、绿子、玲子等人,在笔下都很生动、逼真。这些人物不是浅表的,他的敏感会很准确地把人物自带的气场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

说实在的,不知是由于疲倦还是其他的。小说的前部分很吸引我。我不懂日文,所以无法体会原版的魅力,但林少华的翻译是很能让人投入的,翻译的文字甚至好于一些当代的作家。选词考究、感觉他已经融入了作家的精神世界里,可以营造出一种略微阴沉、闲散、甚至迷离的基调。但小说的后部分仿佛只是在讲故事,这也许是我阅读不认真、懒惰的缘故。

小说的开头会给人一种爱情小说的感觉,但读到后来,你会对村上自己在原著的腰封上加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产生怀疑。(一种吸引眼球的市场行为?)相信大多数读者会认同这是一部记录青春的现实主义小说。青春中的迷茫、对世界的好奇、对性和内心的需要和探索,无处不在。

在我看来这是村上在快步入中年,想对自己头脑里的青春思考做一个记录的小说。(很多东西不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冲刷,遗忘在记忆里。)青春里看似迷茫的散步、周围世界里真实存在的荒诞、内心渴望的理解和陪伴、不确定的性的冲动,以及对爱情的探索等等,在小说中都一一呈现。

我特意去听了听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我曾经拥有一个女孩,她也曾拥有我。她带我去她的房间,让我留下,说随便坐在哪里。我望了望四周却没有一个椅子。我坐在地毯上喝酒聊天直到两点。她说明天她要上班然后放声大笑。我说我不用上班然后睡在了浴缸。我醒来时孤身一人,小鸟已经飞走,所以我生起了火,这感觉是否不错?”

无所事事的青春,似乎什么都不在手中,众多的不确定性,仿佛无法真正安置下什么。青春需要些什么呢?陪伴、理解、一起做一些无目的的疯狂,彼此的慰籍。青春就这么走过了吧。

青春似乎想要说的、应该记录的还有很多的内容,读一读村上的这部小说,也在南欧的小雨中静静地随他再走一遍青春的岁月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五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博主对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也列举出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被翻译得比较别扭的例子,之后便有很多博友在下方评论,对此有褒有贬……近来我也是刚看完林少华译的《挪威的森林》,博友中有人推荐说去看一下赖明珠译的,或许就会有所比较吧。这两天我也有去找过其他人译的,无果。

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风雨飘摇中御舟独行的自尊与傲骨,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和无奈,以把玩孤独和把玩无奈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何尝不失为一种更为有价值的观念。

我认为书中的那位十七岁的少年——杜月是全文的主线,主人公渡边君与直子的相识、相恋、相知都与他脱不了干系。包括后来渡边在大学的生活,也少不了杜月的身影。给人一种杜月还活着的感觉。故事讲述的是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有人说《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人气持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说带有青春期迷失的救赎同时也激起了很多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们的共鸣。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青春期迷失自我的典型。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的19岁的渡边迷失了,对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达都有困难的直子迷失了,永远17岁的杜月迷失了,“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的直子迷失了,连永泽和初美也在青春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有寂寞。

整篇文章有属于初恋般青涩的美好,还有属于成熟生活的代表。我向往的是直子发病后住的那个疗养院,那个“桃花源”般生活的疗养院;会为之会心一笑的是“敢死队”大早上起来做广播体操;遗憾的是直子和初美的自杀,或许离开对她们来说是一种解脱吧,同情的是玲子的遭遇和她那一身的皱纹。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头士的歌曲,在疗养院时,玲子就曾有向渡边和直子弹奏过这个曲子,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又寒又冷的森林深处,这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村上的小说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活法,而译者若能够把他的这种孤独和无奈的笔调翻译出来也是可以的。

在这个尴尬的年纪,偶尔看下别人的青春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经历。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六

合上书时,窗外正好下着绵绵细雨,好像有什么哽咽在喉,生活一如没有尽头的列车呼啸着穿过……

都说二十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还带着些许甜蜜和感伤,我试图说的来龙去脉,却在一番挣扎后发现,当一切都过于清晰详尽,反而不知从何说起。

《挪威的森林》好像早就在我计划读书列表中;最近偶然听别人提起,才恍然翻开这本创造日本畅销书历史记录的书籍。我想,读罢此书,以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很难理解上个世纪日本开放的社会,我也是读了第二遍才稍有体会。

那些舒雅的文字之后,涌动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伤感与抒情,正如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感动所有读者一样,村上说出那些我们一直想说的那些纯真年代的爱的物语。书里不断出现一句话“死并不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就如同木月的死,直子的死;在村上平缓的文字下,总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死亡的阴霾,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很难体会到死亡的存在,可是刚好读完此书的当日,一好友来信说,其父脑溢血故去;那一刻,我豁然想起这本书,突然体会到死亡的真实存在。

十七岁,是木月离开的时间,直子近乎逃避般的不想承认十七岁的离去,可是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是,永远有人十七岁。

我是永远都无法理解直子的,这个精致却病态的女孩,或许她因木月的死而沉浸在一个幻灭世界无法自拔,渡边的爱却浸满她的一颦一笑,然而就在渡边彷徨时,直子自杀。这样混乱的局面被村上用一个又一个画面组合起来。我偏爱绿子,偏爱她的乐观阳光,偏爱她的快乐,偏爱她的敢爱敢恨。如果说直子是雨中安静的百合,那么绿子就是阳光下的葵花,宛如红与黑,经典的搭配却又对比鲜明。于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边亲手将他的挚爱直子送进了坟墓,送到了木月的身边。生活好似戏剧,到底如花美眷,终不过似水流年。

就这样,《挪威的森林》带着对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我的生命中来来去去,仔细想来,木月死前最后见到的人是渡边,他把直子交给渡边,而直子死前最后见到的人是玲子,她把渡边交给玲子……死于生,完美的交接与契合。

有人说《挪威的森林》是不敢让人看第二遍的书,它会给人们带来触痛感,这种痛一如离开母腹的婴儿一般,带着对前面未知处的迷茫,正如直子叮嘱渡边“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记得我这个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七

阳光强烈,空气明晃晃炫目耀眼,天空清澄得仿佛失底,犹如音乐的通奏低音,轻柔又宿命地笼罩着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时间。在高大的无边的树林里,阳光被割成分离的碎片,投在泥沼地和枯草堆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于是,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渡边,从这里开始。

小说是以“渡边”的口吻展开描述的。主要讲述了渡边与直子、绿子的成长故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生死。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在小说中,无数次提到了“死”。渡边与直子共同的少年好友木月的死,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的死。还有最令渡边震撼也最令我震撼读者的直子的死。那么美丽,那么纯洁,拥有那么干净的灵魂的直子,是受到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才平静地决定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村上春树说,这本书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想这话没错。这里许多人的死,令人感到揪心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孤独、凄凉地放弃生命?我们如何去面对亲爱的人离世?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死亡?我以前同渡边一样很害怕死亡,更害怕亲人离世,害怕死亡将亲爱的人永远分离,我无法接受,陷于死胡同之中,越想越难过。但是,读《挪威的森林》时村上给出的答案,令我心头一震。他借渡边之口说:“死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人们的生之中。”既然无论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死的悲哀。无论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那么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然后继续背上行囊,踏上原定的路线不断前行,前行。既然无论怎样悲哀都要来,那么就趁现在,努力去爱。

每天我们都在面对生老病死,我们不需要太纠结这些,有个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爱过谁,为谁哭过笑过……这些都是他们存在的证据,而我们只要记住他们对我们的好,记得那些爱,那些关系,他们总会感知到这份存在,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多彩幸福。

死亡并不可怕,那个人留下的一切,都还温热着。

当我完全地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后,就释然了。我和渡边一样,穿越了那片无边的泥沼和阴暗的森林,开始了新的旅程。

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人们孤独地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会在阳光强烈、天空清澄的某一天,坚强地继续活下去。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00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00字篇八

读完《挪威的森林》,我不觉想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两本书在对待爱情与性的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爱情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这种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用张爱玲的文字是“白玫瑰”与“红玫瑰”,用村上的语言是“绿子”与“直子”。对于这两者的阐述,或许与认知、与伦理存在矛盾,但这是人性,我们不该去逃避。怎样去爱一个人、并且持续长久的爱一个人,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村上创造的世界,总是会有两个,说幽明两界也好,说阴间阳间也好,说此岸彼岸也好,说现实世界幻想世界也好——总之人物会在两界之间徘徊,在理性和感性、现实和梦想、阴暗和温暖、生与死、静与动之间游荡。

弗氏说人有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分为两类:为生命服务的本能,即生命本能;为死亡服务的本能,即死亡本能。生命本能又分为性本能和爱本能,灵肉合一拥抱生命,死亡本能却是通向毁灭,回归恒定不变的无机物。

渡边的三个女人中,直子,不能将性和爱统一,虽然以渡边为拯救自己的桥梁,但是,游移生死之际的渡边尚且无法自渡,直子最终选择了死亡;绿子则是活力四射的生命象征,对口腹之欲、性欲十分感兴趣,虽然经历无父母友爱的童年,但是一直向着阳光的方向成长,最终,是她拯救了渡边。至于钢琴师玲子,却是他的同志,是他的灵魂伴侣,光暗在彼此相持,让他从他人身上得到认同。

忘记了是谁说过,青春期,是一场晦暗的风暴。父母、社会给予的种种,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艰难的蜕变过程,怀疑一切,重构一切。在这个艰难的阶段,外界给予的光明与黑暗、善行或者罪恶会在审视己身的放大镜下放大,极大的影响生命的走向。

渡边有幸,认识绿子和直子,可以对比参照,确立自己。虽然读过此书的很多看官,更喜欢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绿子,但是直子也同样不可或缺。直子的存在,让人明白残缺、晦暗、秀美、娴静,是同样的美好

张爱玲的玫瑰之说讲的好——红玫瑰如绿子,热烈奔放;白玫瑰如直子,娴静素雅。放弃了哪个,哪个就变成心里隐秘的向往。说的范围更大一点,选择哪一个人,实际上是选择哪一个世界。光明还是幽暗,这是渡边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青年的问题。

最后要说一句。渡边的名字写成中文,是通。联通的通,通道的通。

标签:最新 挪威 森林 读后感 200字 800字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