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六篇(通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一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

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巴西是足球王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现代媒体手段先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报纸、杂志查找各种资料进一步认识巴西。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的组合

a.本节课运用谈话、阅读、讨论、学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本节又采用了知识结构图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b.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1.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p.89—92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两节。

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的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3、了解巴西的人种文化、工业农业。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

教学.难点: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②巴西的经济、文化、人种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1. 引课设计

根据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引出课题: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版书),之后,介绍胡锦涛出访巴西,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自学,整体感知,重点把握。

自学3分钟,学习方式自由,要求学生尽量多的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找出答案,准备竞答与竞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

3. 教师主持,问题竞答与竞提。

这一活动教师主持,学生比赛提问题,教师从量和质两方面为学生所提问题打分,分组比赛,决出胜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及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寻机插入点拨讲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4. 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七、设计的理论依托: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方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书设计:

粉笔板书与电子板书相结合。粉笔板书采用词语式板书;电子板书采用结构式。粉笔板书如下图。“咖啡之国”“文明古国”“足球王国”“狂欢之国”四个关键性词语,基本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巴西

咖啡之国

文明古国

足球王国

狂欢之国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二

人文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板书设计: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三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

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巴西是足球王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现代媒体手段先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报纸、杂志查找各种资料进一步认识巴西。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的组合

a.本节课运用谈话、阅读、讨论、学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本节又采用了知识结构图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b.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1.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p.89—92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两节。

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的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3、了解巴西的人种文化、工业农业。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

教学.难点: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②巴西的经济、文化、人种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1. 引课设计

根据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引出课题: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版书),之后,介绍胡锦涛出访巴西,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自学,整体感知,重点把握。

自学3分钟,学习方式自由,要求学生尽量多的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找出答案,准备竞答与竞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

3. 教师主持,问题竞答与竞提。

这一活动教师主持,学生比赛提问题,教师从量和质两方面为学生所提问题打分,分组比赛,决出胜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及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寻机插入点拨讲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4. 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七、设计的理论依托: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方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书设计:

粉笔板书与电子板书相结合。粉笔板书采用词语式板书;电子板书采用结构式。粉笔板书如下图。“咖啡之国”“文明古国”“足球王国”“狂欢之国”四个关键性词语,基本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巴西

咖啡之国

文明古国

足球王国

狂欢之国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分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在美伊战争的视频播放中拉开序幕)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电影或是什么战争片,这是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纪录片,美伊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尽。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同学读教材上中东战争年表(教师板书:中东战火频仍局势动荡)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这里战争与冲突不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主要讨论的中东问题。(课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被五个海所环绕,它们是:阿、红、地中、黑、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的湖,盐水湖──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里海虽名为海而实际上为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就是的海湾,波斯湾。

谁知道波斯湾为什么那么?

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东石油的分布最密集。

这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它们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

我们从饼状图上可以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

一起看,这是中东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是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仅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东,它的国土面积。

一起看,这是沙特的油田,这是巨大的输油管线,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一起看中东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输出的。这里有三条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一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三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和美国。

航线一和航线二同样是运往西欧和美国,这两条航线有何差异?

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地图找出三条石油外运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填入课本53页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学生讨论完成后,小结,针对教学重点难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后布置作业:完成p52页活动题预并预习。

第二课时

提前测评之后,出示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与生活体验,谈谈中东的气候与河流的分布特点?

展示中东河流分布图,指出中东的河湖。

学生结合教材,找出都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这些稀少的河湖?

于是有关河流湖泊的水资源分配和争夺又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板书)

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怎样解决中东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下面用一组图片来展示,中东各国是如何利用高科技发展节水农业的。

(转承)

这是世界人种分布图,一起看中东以什么人种为主?

中东地区主要说什么语言?

这是犹太人,这是犹太人在举行集会活动

这是阿拉伯人,男人的传统服装以白色为主。

一些严格执行教规的阿拉伯国家,规定妇女外出时,必须面戴黑纱。

这是圣城麦加规模宏大的万人朝圣。

这是回教堂,这是清真寺。

这是圣城──耶路撒冷。

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差异”,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课堂小结:《中东》这一节课,主要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宗教纷争与文化差异等主要几方面,对中东战火频仍、局势动荡的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课件)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地区,流血冲突不断,这里的人民一直在期盼和平,可是,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这是愤怒的巴勒斯坦青年在纪念“抗争三周年”。

联合国医疗人员在抢救巴方武装分子。

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犹太人定居点,发生了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

巴以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下面就跟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这个问题有点难懂,注意啦!

资料:犹太人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支持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如图1947年联合分治决议制定的疆界线),把耶路撒冷市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同意分治决议,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始终未建立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以色列军队展开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1949年,以色列先后同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停战协定,划定临时停战线。以色列通过战争夺得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还要多4850平方公里。(如图1949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停战界线)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1980年,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定为“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直至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才告一段落。由于历史遗留下的诸多矛盾,民族仇恨依然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国际新闻当中看到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

中东的战火频仍给了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中东,还有一个国家我们不得不提,就是伊拉克,在2003年爆发的美伊战争的阴霾(mai)至今未散,从1980到2003这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这里面有伊拉克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有针对美英联军的反侵略战争,这里面的问题错综复杂。

1.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并整理有关伊拉克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专题讨论。

伊拉克的种族与宗教;

伊拉克的气候与自然环境;

伊拉克由石油富国到衰败的历史过程;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美伊战争。

2.请同学们每天关注新闻联播,看看当天在中东又发生了什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走向和重建,以及巴以冲突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关于第三课时对伊拉克的专题讨论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谢谢大家!

人文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板书设计: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第六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学生回答

经济发展差异

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

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活动: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范文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范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2021★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1★ 2021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最新范文七年级上册《地图》地理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范文星球版八年级地理教案最新范文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四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五

第六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学生回答

经济发展差异

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

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活动: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六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分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在美伊战争的视频播放中拉开序幕)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电影或是什么战争片,这是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纪录片,美伊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尽。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同学读教材上中东战争年表(教师板书:中东战火频仍局势动荡)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这里战争与冲突不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主要讨论的中东问题。(课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被五个海所环绕,它们是:阿、红、地中、黑、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的湖,盐水湖──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里海虽名为海而实际上为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就是的海湾,波斯湾。

谁知道波斯湾为什么那么?

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东石油的分布最密集。

这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它们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

我们从饼状图上可以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

一起看,这是中东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是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仅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东,它的国土面积。

一起看,这是沙特的油田,这是巨大的输油管线,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一起看中东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输出的。这里有三条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一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三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和美国。

航线一和航线二同样是运往西欧和美国,这两条航线有何差异?

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地图找出三条石油外运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填入课本53页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学生讨论完成后,小结,针对教学重点难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后布置作业:完成p52页活动题预并预习。

第二课时

提前测评之后,出示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与生活体验,谈谈中东的气候与河流的分布特点?

展示中东河流分布图,指出中东的河湖。

学生结合教材,找出都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这些稀少的河湖?

于是有关河流湖泊的水资源分配和争夺又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板书)

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怎样解决中东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下面用一组图片来展示,中东各国是如何利用高科技发展节水农业的。

(转承)

这是世界人种分布图,一起看中东以什么人种为主?

中东地区主要说什么语言?

这是犹太人,这是犹太人在举行集会活动

这是阿拉伯人,男人的传统服装以白色为主。

一些严格执行教规的阿拉伯国家,规定妇女外出时,必须面戴黑纱。

这是圣城麦加规模宏大的万人朝圣。

这是回教堂,这是清真寺。

这是圣城──耶路撒冷。

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差异”,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课堂小结:《中东》这一节课,主要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宗教纷争与文化差异等主要几方面,对中东战火频仍、局势动荡的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课件)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地区,流血冲突不断,这里的人民一直在期盼和平,可是,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这是愤怒的巴勒斯坦青年在纪念“抗争三周年”。

联合国医疗人员在抢救巴方武装分子。

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犹太人定居点,发生了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

巴以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下面就跟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这个问题有点难懂,注意啦!

资料:犹太人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支持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如图1947年联合分治决议制定的疆界线),把耶路撒冷市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同意分治决议,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始终未建立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以色列军队展开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1949年,以色列先后同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停战协定,划定临时停战线。以色列通过战争夺得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还要多4850平方公里。(如图1949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停战界线)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1980年,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定为“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直至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才告一段落。由于历史遗留下的诸多矛盾,民族仇恨依然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国际新闻当中看到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

中东的战火频仍给了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中东,还有一个国家我们不得不提,就是伊拉克,在2003年爆发的美伊战争的阴霾(mai)至今未散,从1980到2003这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这里面有伊拉克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有针对美英联军的反侵略战争,这里面的问题错综复杂。

1.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并整理有关伊拉克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专题讨论。

伊拉克的种族与宗教;

伊拉克的气候与自然环境;

伊拉克由石油富国到衰败的历史过程;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美伊战争。

2.请同学们每天关注新闻联播,看看当天在中东又发生了什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走向和重建,以及巴以冲突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关于第三课时对伊拉克的专题讨论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谢谢大家!

标签:星球 年级 七年级 地理 教案 设计 六篇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