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一
第二,与孩子在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情感要占95%;
第三,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氛围和条件;
第四,要学会穿别人鞋之前脱下自己的鞋,即放弃固有的成见,让孩子充分表达想法,做到多听少说;
尊重是最好的药方
除了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外,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意识。老师首先要充电,补充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其次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戴帽子,因为这会制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老师要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就必须要尊重学生,而尊重不等于不去管理和惩戒,在管理和惩戒时老师应该抱有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想法,绝不能是自己愤怒情绪的发泄。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二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为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她)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她)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她)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她)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沟通的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循循善诱。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作为家长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更改。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选择谈心内容和交流方式。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三
一 首先,您需要从思想上改变他(她)还是小孩子的观点。这个时期孩子的成熟速度绝对是让您意想不到的,您的优缺点在他(她)的眼里绝对是一清二楚的,特别是缺点。所以不要以大人的威严命令指挥他(她)做事,这样会适得其反。
二 您还要把他(她)当作朋友。放下您高高在上的身份,凡事开始都要征求那位小朋友的意见。让他们能体会出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三 经常倾听而不是灌输什么。您需要和他(她)经常聊天,只要您忘记您是家长就好,生活学习感情您可以随便问,他们只要不会感到有压力还是愿意和您说的,因为此时期他(她)在经历巨变,从前的朋友已经不合适自己的变化。他们是孤独的,或者说要面临再次选择。
四 面对学习。对于学习,如果您并不能提供直接的帮助的话,还是多以倾听和鼓励为主,不能指责不能督促,还是那句话您是他(她)朋友,朋友能做什么,您就做什么。
五 绕不过的“早恋”问题 。每个少男少女都会有情感萌动的时期,我们也曾有过那美好的记忆,所以不要把早恋看成如临大敌。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也不要大惊小怪,孩子就希望您对他(她)另眼相看,您没有对他表现出惊奇,而是告诉他(她):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一段时期,感情上会有波动,不足为奇。这样孩子很快就会忽略这段情感,如果您能成为您的朋友,她多半没有更多时间用来浪费,学习早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
六 性教育问题。同性父母要承担对孩子的性教育的问题,不要对此遮遮掩掩,避讳不谈,总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自己通过网上去了解性知识吧,那样就很危险了。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四
内向的孩子常常在心里说话,以为别人都知道了,实际他并没有说出来。提醒孩子,必须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说出自己的感受)
内向的孩子更珍惜友谊,他们也通常在少数朋友面前可以更放松更开心。不必强迫内向孩子一定要在众人面前做什么样的表演,这是他们最讨厌的事情。但是可以适当组织小规模的聚会,给他们机会在小群人中间表现。对于家长我们要沟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给孩子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使孩子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内向的小孩爱静不爱动,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提醒他们去行动,需要大人帮助他们走出内心世界,跟外面世界沟通互动。
内向的孩子也更喜欢生活有规律,不喜欢过多的变化和刺激。所以,平时我们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当必须有变化时,我们要提早跟孩子讲清楚,给他更多的时间做心理准备,这样他能更好地调整自己、应对变化。
对于害羞、内向的孩子,家长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孩子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借故暗示孩子的缺点,不要当面数落,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例如:当发现孩子看电视声电视机太近时,父母可以说;“隔壁李叔叔小时候就是由于看电视坐得太近,所以成了近视眼。”这样既暗示了孩子不要离电视太近,又告诉了孩子看电视坐得太近的危害。
用平等的方式才能与孩子情感相通地进行有效的谈话。孩子有了差错,父母总要批评,并要求其改正;可是当父母有了差错时,却不肯向孩子道歉,请求原谅。这样的家长能让孩子信服吗?当你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首先与孩子谈谈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做了有什么好处,不做会有什么坏处,经过协商讨论,基本统一了意见后,再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明确的要求。这样孩子就会乐于接受,自觉主动地执行。
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说些什么,以便了解孩子的心型,从而才能把握自己该说些什么,孩子才会接受,并用行动配合。孩子受到某种刺激或做错事时,往往会在父母面前闹情绪,甚至十分气恼。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表示一般的同情或反对,更不要大声吼叫,而应温和地讲话。采取不可容忍的态度,只会把问题弄得更糟糕。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六
一、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父母要善于无条件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态度诚恳。
二、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父母不妨花点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而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积极调整亲子关系 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宝贵的“家庭资源”,在情感交流上亲子之间要力争达到“信息平衡”,放弃自以为“永远正确”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孩子学习。
四、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重要的家事,父母可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父母们就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少男少女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父母应尽早放手,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会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顺应,才是因势利导的科学态度和家教上策;顺应,才可能被孩子视为朋友。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要给它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这就是理解;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点点”,就可以做一个好园丁,抓住这青春加速成长的关键期。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七
(1) 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为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她)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3) 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她)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她)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她)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4)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5) 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八
孩子在求完美,父母就别太完美;孩子是细线条,父母就要粗线条一些。对这个蓝色性格的孩子就是要粗线条点,因为她太细致了,她是过于注重细节的人。同时也正是由于她太注意细节了,以至于看不到整个大局,所以,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孩子细,你就要粗。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和大人都细致,都追求完美,都较真儿,那会怎么样呢?很可能双方 都深陷痛苦而不能自拔。
内向性格的孩子本身就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很严的,本来就是一个活得很累的人,父母再对他们高标准会加重他们的累。累过头了,就会形成焦虑。我到过很多学校去讲学,在小学和中学里可以看到不少的孩子,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而自责,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伤心,为考不到好成绩而焦虑。内向性格的孩子绝对不是那种没心没肺的孩子,对于内向性格的敏感、细腻就是要粗线条地对待,使之更加大气,让他们多去看看周围的人,或者说多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尽量别给他们钻牛角尖的机会,以免他们会更加敏感、更加细腻、更加较 真儿。
内向性格的孩子大声说话很容易让他们感觉到是在挨批评,他们脸皮很薄,也许瞪他们一眼就会哭呢。如果是在家庭里面爸爸妈妈说不定就会急了:“哭什么哭?动不动就哭!怎么这样没出息呀?快说,为什么哭?……”大人们一着急,一些狠狠的话会从嘴巴里横着出来。不要用高声调愤怒地对待他们,内向性格的孩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高声愤怒的语调对待他们,他们立刻就会不说话了,或者会继续哭自己的,容易把自己封闭了,不再理会对方了。这是年纪小的孩子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大人也这样用高声愤怒的语调,他们会立刻关闭房门,可以好多天不再跟父母说话,而且以后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出现也绝对不再有探讨的余地。他们是很敏感的,也懂得保护自己,你伤害他们一次,他们绝对不给你机会伤害 第二次。
所以对这样的孩子不要用高声愤怒的语调对待,他们虽然内向,但他们同样会很拧。他们会默默地坚持自己的主张,除非你能立刻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他们才能打开心扉,否则 他们可以长久地默默无语。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受到肯定,内向性格的孩子尤其需要,但是表扬的方式应该跟别的性格的孩子有所不同。对外向性格的孩子,我们可以当着众人的面去描述其长处;这样的孩子本来就以为自己是最棒的,能得到你的承认就行了;而对内向性格孩子的表扬应该是温和的,不是大张旗鼓的,因为他们很害羞,脸皮很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能够表扬到细节的部分,那是内向性格的孩子最喜欢的,因为他们很关注细节,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你能看 到其漂亮的细节。
内向性格孩子的表达会很好,他们既不像外向性格的孩子那样抢着说话,也不是极少说话,他们不是很主动,不表达只做听众也没问题。对于这样含蓄的孩子,大人有时也很发愁:只是闷着不吭声,或者自己哭,有心事不愿意主动跟大人分享。如果真的有了事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大人不理解,就急着训导:“你哭什么?你倒是说话啊!”其实孩子就是这种性格,需要我们理解,需要我们察言观色。理解了以后,我们就不容易烦躁了,我们可以主动地、耐心地关照他们、走近他们。内向性格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如果大人给他们很大的安全感,他们也是很愿意表达的,他们的表达水平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只是能沉得 住气而已。
沟通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培养起来的。对于内向性格的孩子更要注重从小就不断跟他们说话,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说话,鼓励他们多参加班集体活动,参加班干部竞选、参加演讲训练班,等等。有的父母不懂得这一点,给内向性格的孩子报体育类的班、乐器类的班,这些班的内容都是练得多、说得少,不利于孩子们的语言发展需要,常常是孩子的这些方面技能成就不小,但却不会表达自己。大人应该意识这一点,弥补这个缺点,更加注重他们的 语言表达。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九
1少说“不行”多说“我认为”:青春期的孩子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和父母反着干,因此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少对孩子说“不”,而是应该先赞同孩子的观点,再用“我认为”来论证自己观点。
2给孩子留面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不顾有人在场当场斥责孩子,这会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委屈和愤怒。
3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切入点,不妨选择与孩子一起看电视,通过看电视加深和孩子的互动。
4多赞美: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认同,当孩子做成一件小事的时候,赞美往往是最好的奖励。
5依赖孩子: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将他们当成“小大人”,平常可以让他们反过来帮父母的忙,比如打扫的时候,母亲声称搬不动一件东西让孩子帮忙,孩子帮忙后给予鼓励。
6亲近大自然: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平常一家人定期选择户外活动,让孩子有目的的脱离学习的烦恼以及互联网的依赖。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篇十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 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 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 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 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 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 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 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 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 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 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 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 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 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 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 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 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要不断地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要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 引导者: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双手援助的人。而对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并且渐渐地了解他 们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