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 其他范文

2023年《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模板2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一

来源:考试大【有了考试大,考遍全天下】2006年7月15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师小结: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布置作业:

1、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研究性学习: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①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③齐读.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山中访友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①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③齐读.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优美的文字把大家带入了一个情深深意浓浓的世界,情不自禁就会被作者的热爱之情陶醉。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散文,但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如果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模拟情景,交流谈话,一定能引起情感共鸣,融入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怀。

【设计思路】本文用“读题引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他的朋友是谁呢?他和朋友的关系怎样呢……一系列问题构成解读本文的主线,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足迹,遍访山中好友,构建“呵护自然、珍爱家园”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并通过反复阅读中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习运用作者写景状物的技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导读法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疑,导入课文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跟随现代诗人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拜访他的朋友,出发之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李汉荣先生吗?

学生可以借题发挥,畅所欲言,只要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老师:李汉荣先生很神秘哦,只给了我们一个微笑,让我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哦,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好吗?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李汉荣先生访问了哪些朋友。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积极查字典;2、与你找到的朋友握握手,也就是在他下面画上横线。

2、读后交流:

(1)生字正音并理解重点词语。

湛(zhan)蓝   邀(yao)请  栀(zhi)子花  唱和(he)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形容时间流失。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饶有趣味地谈论。

(2)你找到了哪些朋友呢?请介绍给大家!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1、默读课文,用心聆听作者与朋友之间的语言,把让你感受到真挚情谊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形画出来,并及时记下你心中的那股暖流。

2、学生自由交流 :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化身朋友,真切交流:

同学们,是不是有一股友谊的清流在心中流淌,不吐不快?现在我扮演作者,你们扮演山中的朋友,把心中的话语说出来好吗?

例如:

老师: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生甲:是啊,我想洗去你脸上的沧桑,焕发灿烂的笑颜!

生乙:

4、重组教材,续话真情:

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式,与6-7自然段中的朋友来场对话行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四、挥手作别,情意悠悠

读最后一自然段,我读出了作者的依依不舍,因为满腔的情意让作者此时已忘言了,如果是你,你将会和这些朋友有一番怎样告别的情景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哪些朋友?大家喜欢这么朋友吗?现在,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再把课文读一遍好吗?读的时候,请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一切显得这么亲切呢?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呢:

交流明确:本文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二、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能从文中找出来并简要说说他们的妙处吗?

例: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明确】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还写出了老桥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敬意。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确】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我和鸟儿、露珠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心动。

3、同学自由交流

三、跟随动画,再访新友

同学们观看录像,留心每一位朋友,用你真挚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愉快完成你本次的探访之旅,好吗?

四、课堂总结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只要带上一双有情目,怀揣一颗含爱心,自然界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的朋友的,你们说呢?

【板书】

山中访友

老桥         相知相爱          朋友

树木                              知己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的: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大诗人李白的长眠地太白镇.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会选青山作为长眠地吗 (示大青山图)因为青山风景秀丽,大山深处有美景.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李汉荣先生一起进山访友吧!(图示标题)我们看看山中究竟有哪些好朋友. (出示图片)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可配乐)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或由教师指出重点字词.(出示幻灯)

栀(zhī)子 憔(qiáo)悴(cuì) 湛(zhàn)蓝 携(xié)来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逝川(流淌的河流)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图示)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称呼上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归纳(图示):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图示):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合作实践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 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b,你好!落叶,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

c, 你好!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d,你好!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e,你好!柏树,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作业:(图示)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13.山 中 访 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爱护自然

溪流——妹妹

访友 白云——大嫂 保护环境 (和谐共处)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热爱生活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启示: 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不去搬弄是非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六

一、导入  新课

1、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学生读课文。 (读课文时标出把握不准的词语)

2、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准。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       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高兴。    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

那么如何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要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互动)

(学生尽情地畅所欲言,教师不时地进行评论,同样给以鼓励)

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师提出要求:一人谈,其余三人注意倾听,如果与小组意见不同,可以保留) 

4、请一位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生:我们小组认为, “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老师小结: “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找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也可以范读)

①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②大家的意见很好,那就按同学们的方法去读。 

③有感情的朗读。( 同时要求: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回到文章的整体) 

五、对于这篇文章,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就是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合情理的地方? 

①让学生找: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 

(若学生实在找不出,教师可以点播)

② 师: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同学们说得对!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既然不合理,我们就改一改吧。 

学生谈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修改)

师:在有些时候必须有所舍弃,做出选择。 

教师: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不盲从,我们要带着欣赏和质疑两种态度读书) 

六、教师小结: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

七、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

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 学生自由发言: 

5、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七、探索活动(布置作业 ):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八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 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 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 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 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 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 (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 "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 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 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 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寻隐者不遇》——贾岛,请大家回忆并背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 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散读课文,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正音.学生读课文.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 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高兴.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

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 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老师小结:"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找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有感情的朗读.

五,教师小结: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 (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

六,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

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蕴(yùn)含      奥(ào)秘         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   吟(yín)咏      恩(ēn)泽(zé)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qing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后思考

因为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用了4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如果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现在补上,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这一设计。)如果能体现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

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

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 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交流探讨

1. 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 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 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 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1)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2)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3) 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4)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 "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骄傲一点说,我觉得我真正抓住了本文教学的要害!我真心希望我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也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或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朗读与写作的技巧,可是我知道,在这堂课里,他们是真正喜欢语文的.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管教不了太多的东西给我的学生,那么,就让我教给我的学生喜欢语文吧!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2、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板书:友,设疑:同学们用“友”你最先想到哪一个词(朋友,友人),设疑:你怎样理解朋友?板书:访友,设疑:怎样理解?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同学们想一想山中会有作者的哪些朋友?(学生畅所欲言)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1)、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2)、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 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 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 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 (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

(3)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4)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5)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 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吗? 山泉回答道:-----------------------------。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6)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二、再读感悟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三、体验与反思

1、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2、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3、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四、作业布置

1、选择自己喜欢句或段,背诵下来.(至少两处)

2、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3、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

板书设计

1 山 中 访 友

桥         

鸟 儿

露 珠

瀑 布

溪 流

山 泉                拟人手法

白 云                热爱自然

悬 崖

云 雀

落 花

落 叶

石 头

雷阵雨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山中访友》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陈洁敏)

b案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font]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font=宋体]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反思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结构。接着是让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在默读、汇报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运用了许多优美的修辞句子。在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的同时,一并让学生体会当中的表达方法特点。在第一课时里,我就让这两个问题作为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在于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与联想表达情感的,以及体会句子的美妙之处。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本来可以引导学生:“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当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就直接将想象这种表达方法跟他们讲了,而侧重点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时还会到林子里去和朋友们做什么?”或许是缺乏前期对表达方法的深刻理解,导致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展不开。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然后再学以致用,在体会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思维训练。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说教材:

《山中访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的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极其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悬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写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指导

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但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写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写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描写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写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面对面的交谈一样。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写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段让学生 先想象,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亲的,我们应该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五、总结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该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 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六、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 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 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山中访友》——说课稿

说稿人:承德四中  梁英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上午好!

我参加的课件是《山中访友》——专题学习网站。

本文是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基于对本文的理解,在制作网站时,我选用了阳光、大树、小花作为整个网站的背景,这样,当学生一进入网站的背景,就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一般,课件与文章融为一体,自然而又合谐。按钮在网站页面的左方,这样设计不仅便于操作,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

我的教学构思是采用谈—读—赏—练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作能力。

学生进入网站后,就看到几幅山中的美景图,并配有鸟鸣啾啾、溪水潺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谈谈所见所想,随之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听读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升到初中的初一学生,因此,我制作了这个flash动画朗读,可以让学生像观看动画片一样进入课堂教学。录制自己的声音更具有亲切感。

接下来,让学生赏读,并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在这里配上背景音乐,更能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

文章由下到上缓慢上移,能锻炼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页面富于动感。

接下来,我设计的内容是研讨赏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问题。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第1和第3题有固定答案,当鼠标悬停时,有答案出现。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仅用语言,很难创设一个意境带学生走进山林,去感受自然美,可现实条件又不允许,后来,是多媒体技术帮了忙,我使用了movie maker,制作了这一段视频,按照作者拜访山中好友的顺序,配以清幽的音乐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这样就好似学生跟随着作者一同走进了山林,拜访山中的众好友,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林草木、花鸟鱼虫对话,想象自己成为一株株参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波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同时,也为下面的写作训练作铺垫。

学生在课前观察校园的景物,通过本文的学习,仿照文章的拟人写法,想象自己变成其中一景的情形、感受,然后进入创作天地,将自己的写作片段上传。在这里,我在网站上设置了留言本功能。因为我们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人手一机,所以使用留言本,不仅使学生能看到其他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使教师能尽快批阅、回复,有利于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所以,我又设计了“相关连接”和“拓展训练”,指导学生阅读其中内容,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会焕发出他的“活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这里我设置了相关的文章和网站,学生能体会到搜索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对全部教学进行小结:

如果爱心是动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也同样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我在此使用了cuttpage、flash、movie  maker等工具,充分运用声、光、色为学生创设一个欣赏的情景:让学生在意境中驰骋、让学生在意境中想象、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突出了语文的情景教学,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

我的课件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八

小巫

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

*扫清文字障碍,老师进行正音、释义:幽径、逝川、青翠、湛蓝、禅心、波光明灭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具体所指;鉴赏文章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之美地同时,让他们知道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4、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艺术特色,赏析优美文句。

5、难点:对艺术特色的讲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结合。

2、学法引导:学生自读,找出问题,师生探讨。

3、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讲授为主,四人小组讨论为辅。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课程资源利用:模仿课文,写百字短文。

6、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及过程:

1、导入  新课: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都有围绕着一个明显的主题——四季与自然。对于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你们来说,自然是有些陌生的,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幽静的山谷远离了你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就是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我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体会完之后能够爱上大自然,当然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直观的感受还是你们真正走进自然。

2、板书课题并播示课件:《山中访友》。

3、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在你们看到这个题目而没有阅读课文之前,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篇游记;一段故事;写山中的朋友(猎人、隐居者、僧道等)……

4、(出示课件:“友”字的小篆字体)

提问:先撇开你们的想法,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图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屏幕上的图画画的是什么东西?——爪子?树枝?

明确:这是朋友的“友“字的篆书写法,和现在的简化字相去甚远,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人的一些生活的智慧:两只右手并排相列,表示握手,老祖先从握手的象征意义里造出了一个“友”字,也就是我们“山中访友”的这个“友”。

4、讨论:从篆书“友”字的造字本义出发,我们来一个四人小组讨论:朋友之间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关系来相处?

明确:平等、诚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联系前面的《论语十则》: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进入课文)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履进入课文,看看,他和山中的那些“朋友”是否有你们所认为的那些关系?

6、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访问对象,指出他所要表达的感情。

明确:古桥——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归鸟;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7、扫清字词:(幽径、湛蓝、禅心等)

重点讲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弃昼夜。”

8、艺术特色的讲解部分

a请同学学们尽量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特别是一些拟人比喻句,选出你最喜欢的,然后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

b理解艺术特点之一:景物的人格化。

*解释人格化——赋予无生命或者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以人的生命思想或行为。(不要求学生完全领会,但应该大体理解)

*结合古代诗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指出人格化的艺术效果:拉近了人与物的情感距离。

c重点分析:

*第三自然段写古桥时的人称变换之美。

*第四自然段对树的描写。(联系已学课文《童趣》和“庄周梦蝶”的故事)

——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理解艺术特点之二:时空想象的张扬。

*时间上:横亘古今,短到一瞬,长到“几百年”、“远古火山的爆发”。

*空间上:小到芥末之微的“落叶”“蚂蚁”,大到“苍天柏树”、“高高悬崖”。

8、研讨与练习: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明确:(结合“友”字造字本意)作者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把自然界的诸多景物视为朋友知己,平等、真诚相待,尊重并赞美他们。

9、拓展:

“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主题

10、作业 :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特别是学习人格花手法和诗化语言,选择自己身边无生命或有生命无思想的事物,和它对话,进行心灵沟通,写一篇150字左右短文。

作者邮箱: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十九

在本人力邀之下,镇西兄终于答应在百忙之中来我市讲学一天,并且通过论坛信箱提前发来了准备演讲的题目和上课的课题。可是,由于事务繁忙,我竟将他准备的《提醒幸福》混记为《紫藤罗瀑布》了,当50名着装整齐的初一学生在主席台坐定之后,李老师小声问学生:“都预习了吗?”学生一齐响亮地回答:“预习了。”可当他拿过学生手头的课本翻阅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要讲的课文。李镇西轻轻走向后台,小声问我:“怎么没有要讲的课文?”闻听此言,我不禁哑然。带队老师一看距上课时间尚早,马上表示去复印课文,但李老师看了看自己已圈点得满纸烟云的课本,立刻拒绝了复印教材的要求,表示要新选一篇课文上课,并立刻返回讲台,征求学生意见。

在我个人来看,作为一位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现讲一篇课文并不是什么值得张扬的事情,但在这件事情上,镇西兄真正令我感佩的是:不仅当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慌乱和不悦,而且人前人后始终没有任何的推委和申明。教化的东西虽然能够使许多人在特定的场合保持气定神闲的风度和宽容待人的雅量,但往往在情急或松懈的时候就暴露了本性,只有真正深入灵魂,融进血肉的东西才能成为一种随时散发馨香的神韵和气质。照我看来,李镇西对于教育民主的理解,正如他自己所主张的一样,早已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气质。课不一定精彩到什么程度,但偶然的失误,却使我和李镇西都有了意外的收获:他得到了一节更真实的课,我认识了一个更真实的人。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执教者:李镇西

(2005年10月15日下午,湖北省宜都市宜都剧场会场上座无虚席。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李老师再次和宜都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专心致志地看课文。)

师:(李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上课!

生:(精神抖擞,声音响亮的)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学习《山中访友》。刚才李老师把课文读了一遍,也很有感触。文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天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

生:(笑)

师:文中有一句话,在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茫茫天地间,我们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今天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因为到宜都来这辈子或许不会只有一次,但今天毕竟是第一次。

大家想想,茫茫天地间,我和大家在这个舞台上相遇,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以后可能还有机会遇到你们中间的某一位同学,但是绝对不会在这个舞台上和所有的同学上一节课了,正所谓空前绝后,这就叫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次缘分。这篇文章李老师也才接触,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篇课文,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用手势告诉我。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请明确地告诉我。

生:(同学们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

师:(环顾整个教室)喜欢这篇文章,证明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有谁告诉老师,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了?

生1:我觉得就是弄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师:(点头)读懂,就要知道作者写的什么。读懂还有什么标准?

生2: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自己和作者有一个感情上的共鸣。

师:(赞许地)说得多好,要有情感共鸣。

生3: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能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生4:还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师:(快速地接过话题)你读这篇文章,有什么联想?

生:我联想到了山里的景色。

师:嗯,不错。刚才李老师就由文中作者和蚂蚁的缘分,联想到我和大家地相遇,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展开联想。

生5:我觉得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他的用意。

师:(肯定地点头)怎样叫读懂一篇文章,同学们说得很具体,也说得很全面,我以为关键有这几点:最起码字要认识,大家在文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

生:(面面相覻,默默无语)

师:李老师有一个不认识的字,“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涧”字什么意思?谁告诉李老师呀?

生1:就是从山间流下来的水。

师:非常好。你怎么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

生1:(笑嘻嘻的)我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做思考状)

师:(摆手)不管它叫什么,知道曾经学过,掌握了这个字就行了。

生2:我以前学过一个词叫“山涧”。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生:有一个地方我不明白。第61面的“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中的“逝川”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能帮助他?

生:“逝川”就是流去的一去不复返的河流。

师:“逝”就是流逝。“川”就是河流。(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河流)古人写“川”就是这样的,像流水一样,具有曲线美。

生:(学生大笑)

师:今天,李老师要告诉大家一种阅读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读一篇课文。刚才同学们说过读懂一篇文章要明白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我补充两点:一是要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二是读一篇文章,要发现问题。

生:(疑惑地望着老师)

师: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是说明你没读懂课文,恰恰说明你读进去了。越是动脑筋,越是发现的问题多。请同学们把“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八个字写在书上。

【多媒体屏幕显示:“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或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或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读出自己:是共鸣、欣赏审美(把自己读进去)●读出问题:是质疑、研究、批判(与作者对话)●由于生活经验不一样,面对同一篇文章,每个读者的收获不可能完全一样。】

师:刚才那位女同学说,读文章要让自己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那就是读出了自己。读出自己就是想到与自己相似的思想,相似的情感。有人在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得流泪,是《红楼梦》里面有他的表姐,有他的表妹吗?

生:(摇头,笑)没有。

师:那是因为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前几天,李老师给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一碗参汤荞麦面》,讲的是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的故事,读着读者,我就流泪了。后来,我跟同学们说:“李老师失态了,但请同学们理解李老师。因为老师在9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我的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一起生活的,这叫什么?这就是读出了自己。

师:什么叫“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不同意的观点做上记号。读出问题就是质疑,研究。告诉同学们,无论什么样的大作家写的文章,你们一定不要迷信课文,不要迷信作者,更不要迷信老师。

师: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就是老师交给大家的一种阅读态度,这就叫读懂了文章。

师:下面我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有不懂的地方,注意勾画。李老师不一定读得准确,请同学们认真听,跟老师提出意见。

师:(范读课文)山中访友,李汉荣……(看看同学)我发现姓李的人都会写文章。(得意的笑)

生:(哄堂大笑,舞台上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息。边听边勾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最喜欢哪一句?最喜欢哪个词?同桌互相交流。

生:(热烈的交流,朗读)

师:谁来谈谈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喜欢瀑布大哥。“你好,瀑布大哥!……从古唱到今。”“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好像在讽刺人间为了利益而做的一些可笑的事。

师:嗯,他也产生了联想。由瀑布想到了人们的一些唯利是图的做法。只有大自然是最慷慨的。

生2:(饱含感情读)“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

师:读的多有感情呀,请再读一遍。

生2:(富有深情的朗读)“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

师:他读出了自我,他好像就是一座饱经沧桑的老桥。

(全班同学大笑)

生2:我们从出生到老去,仿佛就是短暂瞬间。

师:而我们此刻度过的这一刻很快就会成为过去,时间的紧迫感就是这样的。

生3:“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我喜欢这一句是因为它写出了雷阵雨的气势。仿佛是一千个侠客在吼叫一般。

师:天上有侠客吗?

生3:没有,它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一千个诗人”也是比喻的手法。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生:我也喜欢第5段,里面称呼有“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等等,把山泉比作姐姐,把溪流比作妹妹,把白云比作大嫂,把瀑布比作大哥,给人以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的感觉。

师:哦,这位同学提醒了我,全文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呀?

生:(齐声说)拟人。

师:文章在哪个地方开始采用拟人的呀?

生:第一段。

生:第四段。

生:第二段。

学生众说纷纭。李老师笑着不断地摇头)

师:有的说第一段,有的说第二段,我觉得不是,比这还早。

生:(恍然大悟,大声喊道)题目。

师:对了哦,是题目。《山中访友》中的“友”,就是指的大自然。想想:作者为什么采用拟人的手法?注意,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这可是一个科研难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还用许多比喻?

生1:因为那些事物都是抽象的,为了把它们写得形象些?

师:no。

(生哄堂大笑)

师:(环顾四周)我就喜欢同学们有一些思想碰撞。

生:用拟人的手法,把抽象的精神表现出来。

生: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生命,好像和大自然很亲密。

师:大自然本身就有生命呀。(生窃窃的笑)

师:其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各抒己见,道理就会越说越明。

生:用拟人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有亲切感;用拟人把自然的活力表现出来,好像有生命的张力。

师:哦,生命的张力。她用了“张力”这样一个词。不错。

生:作者采用拟人,把自然写的更活泼了,更亲切了。

生:我也认为采用拟人是为了展示各种抽象的精神。如写“老桥”就是为了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认为大自然本来就是我们的朋友,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他们写得更生动,更亲切。

师:(大声的)真好,他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我真不该点他发言。

(全班同学开心的大笑)

师:(小结)大自然本身就是我们的朋友,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真情实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才是第二位。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同学们在油菜花地上课、雪地“一班”造型、在草地学狗叫、在草地接受大自然的召唤】

师:(介绍图片)李老师也喜欢和大自然为友,我和孩子们在油菜花地里上课,大自然的一花一草包括听我课的学生,都是我的朋友。

师:还有,我和我的学生们在雪地里打雪仗。(笑,指着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呀?

生:“一班”。

师:嗯,对。同学们真聪明。不是同学聪明,而是我们的造型聪明,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体造型艺术。看这个“一”字,很有笔锋咧。(生大笑)我们写的是美术字,我们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就像大自然的婴儿,躺在宇宙的怀抱里。还没等我们爬起来,他们想把我活埋了,让我在雪地长眠啊。

学生哈哈大笑)

师:汪汪……(学狗叫)这是我在草地里学狗叫。

师:(指着在田野游玩的一幅图)这是我们在召唤大自然,也在接受大自然的召唤。和大自然相亲相爱,这是一种最高境界。

师:可是有很多人却不以大自然为友。我想大家听了也肯定很伤心的。在“国庆”长假期间,在乌鲁木齐市的景区,当时景区很脏,结果韩国八十名游客,包括三十名儿童自发的、自觉的捡起垃圾,让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感到脸红,没有人阻止他们。捡完后,没有觉得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而是继续游玩。这是一种多么真挚多么可贵的感情。

师:大家还有没有什么发现。(停顿了一下)大家讲得真好,我都不需要讲了。

生:我喜欢这一句:“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前面作者是把自然当作人来写,而这句是把自己当作自然在写。

师:(赞许的点头)说得非常好。这里把自己赋予植物的特点。

生:我喜欢“满世界都是雨,惟有……给我的恩泽”。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让我联想到我们应该打开心灵的窗户,去接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生:我喜欢这一句。“你好呀,悬崖爷爷……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悬崖是很可怕的,但是作者把他比作“隐士”、“禅者”,这是因为作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对待自然。

师:说得好。只要心态好,周围所有的一切就是好的。

生:我喜欢“采一朵小花……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我觉得大自然非常纯洁,不说是非。

师:非常好。大自然比人类要纯洁得多。

生:我喜欢“俯身凝神……也做了一会儿患难兄弟”。这里“好不动情”充分说明作者把蚂蚁当作了朋友。

生:“捧起一块石头……深意地仪式”。说明他特别爱大自然。

生:我喜欢文章地结尾。我想到了一句景点的公益广告词“除了带走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

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带回了一路月色。这暗示着什么?

生:时间是晚上了。

师:作者什么时候去的呀?这说明什么?

生:早上去的。这说明作者在山里玩了一天。

师:作者就一句话,交代了时间,很富有诗意。

生:我喜欢“喂,云雀弟弟……”这句写出了它们从不搬弄是非,而是注意欣赏好风景。

师:时间到了。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特别短暂。我想,要是我是你们的老师该多好,我就可以接着上课,真想再跟你们上一节课。请大家允许我拖两分钟?

生:(大声地、齐声地)好。

师: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家说一下,本来老师想给你们一种读书态度: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可是这节课,我们只解决了“读出自己”。过去读课文都是老师讲课文,可是只要每个同学都把自己要放进文章中,哪里还需要老师讲呢,大家讲的都很好呀!如果说我今天讲了的话,就是在讨论中告诉大家一个问题,任何写作手法都不是为用而用,而真情实感是它必须要有的。

师:那么,什么叫读出问题呢?就是要读出疑问,我在读书中产生了很多疑问,你们如果有相似的问题,下次上语文课可以跟语文老师提出来。如60页,为什么要说“古老而又坚韧的灵魂”?

生:(迫不及待的高高地举起手)

师:(递过话筒)哦,你要说?

生:因为古桥在这里站了几百年,默默地奉献着,它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坚韧地精神。师:时间长说明古老,一直站在这,说明坚韧。

师:又比如说60面,最后一个字,为什么说“吻着水中地岩石”,“吻”字用的好不好,你把它想深了,想透了,就明白它的妙处了?

又比如61页最后一段,“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既然是“白云大嫂”,为什么又说是月亮的好女儿”?我觉得这句比喻不是很恰当。另外还有一句,第二自然段“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什么叫“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们要敏锐的发现隐晦的问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写作上的疏漏。

另外“我也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我们可以提出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仪式”是什么仪式?第二、为什么说是“短暂的”?第三、为什么说这仪式是“别有深意的”?我们带着问题去读,就会更深入的领会文章的内容。

师:(看手表)今天老师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四十七分钟。我把我的邮箱留给大家。

生:(高兴的用笔记着)

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照片)李老师给大家看看我年轻时候的照片,作为我和大家短暂而别有深意的告别仪式的礼物。这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这是我实习的时候给学生上课,(边看边笑,指着一张照片)你们看这张象不象李老师?

生:(齐声)不象。

师:(开怀大笑)虽然今天的时间很短暂,但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老师马上就要离开宜都了,但是你们会永远在李老师的心里定格。你们现在多少岁?

生:12岁

生:13岁。

师:即使你们活到八十岁了,在李老师的心目中,你们还是十二、三岁。好,下课。生:(齐刷刷地站起来)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镇西兄的这堂课,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整个课堂,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注意了对学生注意力的驱动和自主合作精神的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并且教会了学生一种阅读态度和方法:“读出自我,读出问题。”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倍感阅读的快乐。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书应该怎么读,对不理解的问题应该如何探究,教师都及时地进行了适当的点拨。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二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暑假里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巧合的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感受自然”,有了亲身体会,再学习课文,大自然充盈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会不言而喻,那美丽的风景会再次让我们陶醉。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2、解决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把课文读通顺。

3、“山中访友”的“访”什么意思?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

4、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提出疑问,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愉快心情。)

5、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作者满怀的好心情。

三、拜访古桥

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先拜访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2、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作者会对这位朋友说些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朗读,感受作者对老桥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指名读第四段。

2、作者对树林又是怎样的感情?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请把文中这句话认真读读,哪些文字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对这样的知己,作者会和它们说些什么呢?(学生说)

3、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再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4、“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此时此刻,作者也变成了山中的树、鸟……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了。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请大家读。

5、大声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6、山中哪个不是他的朋友,你还能感受什么?让我们也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学生接读第五段)

7、除了文中这些描写,还会有谁呢?学生根据文中写法,想像对话。

二、学习六、七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有感情的朗读。

三、小结

1、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写法。

2、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3、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 物 老朋友

树林 我 知己

…… 相 朋友

融情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二十一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font]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font=微软雅黑]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篇二十二

《山中访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走进《山中访友》,感受作者清新绮丽的文字,就如同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在作者的笔下,山中的景物优美而又多情,清新而又醉人。早晨含着露水与栀子花气息的清风扑面而来,足令你神清气爽。有了好心情相伴,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显得多有诗意,在古道中吟唱,作者也似乎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了。再看那德高望重在涧水上屹立了几百年的古桥,是一幅古老而又坚韧的画;那片清翠的树林,配上悦耳的鸟鸣,多情的露珠,不又是一幅清新醉人的画么?最为活泼可爱的当属山泉姐姐、溪流妹妹、还有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他们在寂静的山涧描绘出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再看那些落叶,小花、雷雨、老柏树,小蚂蚁他们也在这幅清新优美的自然画卷上尽情的挥洒自己的美丽。雨停风定,几声悠远的犬吠,云岭一群闲逸的归鸟,我挥挥手告别这美丽的大自然。行文此处,余韵悠悠,沁人心脾,在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画中,读者也身临其境,神游其中了。

文章因为真情而打动人,读这篇美文,欣赏清新优美的画面之余,字里行间流淌的感情更是扑面而来,润人肺腑。对古桥的尊敬,以树为知己,自己也变成一棵树生长在山崖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共处,是人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山泉、溪流、白云、瀑布……  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多情,由此作者与他们亲如一家。在美丽的山中更有作者真情的流露,你看:在作者的笔下“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带鲜花,眼含柔情,悄悄的做了一回女性”。这样的情节是多么的细腻动人。

在文章里,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   这些自然界的景物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容易让读者进入画面,进入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仿佛这些“朋友”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文章里还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的更加充分。

没有想像的世界是一片荒漠,溢满想像的天空才会生机勃勃,在本文力作者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在想像中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本文语言富有文采,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富于变化。如:“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这一段话巧用第二人称手法直述衷肠,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的尤其充分。同时这段话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像赋予了这些景物生命力,使他们显得多情而又多姿。总之,在文章里通过人称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长句短句的交错,读来琅琅上口,让人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活泼,摇曳多姿的魅力。

1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 合作探究,欣赏画面,体验文章真情美景。

3 入情模拟,互诉心声,深刻体验加强积累。

4 演读全文,升华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回归本色的一条路径。本课的设计强调朗读这一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引领学生朗读,走入文本,感知内容,在结尾以朗读结束,在朗读中真情体验。中间环节在说的过程中,也尽量融入朗读这一方式。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进行入情模拟,互诉心声,学习课文语言进行训练,以达到体验与积累这一目标。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山中访友》一文清新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因此力求通过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4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设计中,创设学习情境,奠定自主学习氛围;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真情美景,通过入情模拟,互诉心声,深刻体验,加强积累。

5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拓展语文教学时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教学用多媒体将文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的更深刻、深切。

师: 在我们生存的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们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播放风光片)

师:美丽的山水让人陶醉,今天我们就跟着李汉荣到这样的童话世界里走一走。

1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建议:用­_____划出生字词,用○○划出你认为写的最妙的词,用□□划出景物的名字,用~~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释疑解难,重点声字词“逝川,玄奥,禅心”集中讲解。

2作者到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情预估:拜访的朋友应该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柏树、蚂蚁等)

(策略应对:学生能说上一两个就给予充分的鼓励,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

师:在作者笔下山中的朋友优美而又多情,清新而又醉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见见山中的朋友们。

(播放多媒体)

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是不是要向山中的朋友学习?

分组学习指导:

1 将景物分组,构成画面:①古桥;②树林;③山泉、溪流、白云;④瀑布、悬崖、云雀;⑤石头、落叶,小花;⑥老柏树、蚂蚁。每个小组选取一幅画面欣赏。

2 :朗读:选取画面里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描述:你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在你的身上我们积累了____好词好句。

3:小组成员选代表每人汇报一项内容。

(学情预估:将景物分组以后学生应该目标很明确,指导他们分组以后学生学习的目标很明确,步骤很清晰能迅速的活动起来。

第一幅画面:景色:古桥屹立在风中几百年了,他的身子显得苍老而又坚强,桥下潺潺的溪水在轻快的吟唱,伴随着古桥经受岁月的洗礼,水中的鱼儿欢快的畅游,桥上人来人往,车马穿梭……  品质:古老、坚韧。积累的好词:德高望重,波光明灭,泡沫聚散,逝川,古老坚韧等。

第二幅画面:景色:苍翠的树木,悦耳的鸟鸣,清新的露珠,我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感染,慢慢的我走进他们的灵魂,树也融入我的身体,我变成了一棵树……品质:热情。

第三幅画面:景色:清凉的泉水从山洞中沽沽流出,汇入欢快的小溪,在林间歌唱,天上的白云,飘飘忽忽,洁白的身影像棉花,像羊群,点缀这湛蓝的天空……品质:清澈,单纯,无私奉献。积累的好词句:唱和,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返老还童。

第四幅画面:听,那悦耳的男高音从山中传来,激昂高亢,吟唱着千年悦耳的旋律,原来是壮观的瀑布大哥;高高的悬崖上,古树盘枝,遒劲沧桑,枝头云雀的叫声清脆婉转。

品质:无私,深刻,纯洁。积累的好词句:雄浑,玄奥,叽叽喳喳,津津乐道,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第五幅画面:景色:我弯下腰,拣起一块石头,放在手心里,思想随她一起走向远古,一片片落叶在空中翻转着,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我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五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一朵小花,临溪而照,悄悄的作了一回女性。品质:沧桑,神秘,动人。

积累的好词句:时间的隆隆回声,命运的神秘手相,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等。

第六幅画面:景色: 老柏树静静的站立在那儿,茂盛的枝叶像是撑起了一张大伞,遮风挡雨,在他的下面,小蚂蚁正安详的避雨,享受这雨中的静谧……品质:慈祥,弱小。积累的好词句:慈祥的老柏树立即为我撑起了大伞;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策略应对:这一环节比较自由,学生能自由选择画面欣赏,但在描写景色时,可能思路打不开,在写的时候运用原句,教师应及时点拔,示范,引导。关于品质的归纳,学生词语学生一方面直接来自课文,如:古老坚韧,神秘等;一方面需要自己归纳:像热情,无私等,只要贴近教师均加以吸纳。)

师: 刚才同学们的真情告白把山中的朋友请到了我们的面前,同学们的叙说十分精彩,也十分动人,山中的许多朋友把同学们也当成了知音,也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大家想听吗?

播放录音:“你好!游人弟弟,我从那遥远的雪山来,一路艰辛,一路歌唱,聆听过高山的吟唱,沐浴过花儿的芬芳,吮吸过小草的芳香。你渴了吗?让我用大山的甘露为你解渴,你累了吗?让我用大地的清泉为你洗去一路的风尘……

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来扮演景物,入情模拟,把朋友的心里话带给我们,好吗?

同位研究,入情摹写,互扮景物,倾诉心声。

大屏幕投影: 朋友心声

游人朋友,你听我说:_______________

(学情预估:学生对于此环节应该是兴趣浓厚,但可能会出现写的不深入,干巴巴的,选择的景物会很多。)

(策略应对:在学生解读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从句式,修辞,内容等方面引导,引领学生和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统一。)

师:同学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生动,有感染力,人与自然的对话精彩纷呈,是啊!宁静美好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无穷的灵感,让我们真心的去感谢她,热爱她!让我们带着一份好的心情,一份对自然的崇敬热爱来朗读全文!

师生朗读全文。

结束语: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该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

标签:2023年 山中访友 山中 访友 教案 反思 模板 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