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范文 > 演讲范文

道德讲堂演讲稿(优秀4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道德讲堂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

公益广告上曾说过:“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是呀,在生活中,你对别人的关爱与温暖多一点,那么你的道德成长就会成长一大步。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奶奶在杨公桥车站等开往大坪方向的公共汽车。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进入了我的视线。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枯瘦的脸,似乎蒙了一层灰。眼角的鱼尾纹像荡开的潭水。他的眼神,有说不出的对大城市的好奇与茫然,穿着朴素老旧。显然,他是一个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

他找了许多位路人问路,可是那些路人都不理睬,似乎他们很瞧不起这位中年男子,或者像避瘟神一样避开。最后,中年男子问到了我奶奶“请问华宇﹒西城丽景怎么走?”他用那有点儿干硬的嗓子问。“顺着这条马路走上去,”奶奶热情地答道,还用手指去,“到了菜市,再往前面走就到了!”中年男子听后,满是感激地说道:“谢谢!谢谢!谢谢你!”“呼,还好,奶奶为人热情,不嫌农民工,不像前面几个路人这么没有爱心、道德心,理都不理睬这位农民工叔叔。”我拍拍胸脯,高兴地想。

突然,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道德,只是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行动,一种帮助,还是一个贪不贪心的选择。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他人,做一个文明、有道德的人。

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道德讲堂演讲稿篇二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与文明同行,做现代公民],文明是无处在的,所以要与文明同行,做一个现代公民.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诚信"为关键,"知礼"为基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包括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教育;广泛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广泛开展重大节庆,纪念日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开展知法守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包括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广泛开展面向群众的法律服务.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加强信用建设.包括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大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大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开展知礼向善教育,优化人际环境.包括大力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大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大力推行文明礼仪规范.公民具有守法意识,首要的前提是知法.连法律为何物有什么用处都不清楚的人,即使犯了法也罔不自知,何谈守法意识.

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在我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先人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人们所熟诵.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加强信用建设,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

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这八个字中,知礼被列为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的基础.这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怎样才叫做知礼呢归纳起来,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最近我市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实践"八荣八耻"转化为每个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切实推动建设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那究竟什么叫做"八荣八耻"呢所谓"八荣八耻"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听!文明在呼唤:与文明同行,做现代公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与文明同行,在每一天的文明旅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与文明同行,行在同一片蓝天下,笑在同一缕阳光里;与文明同行,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份新世纪的美丽.让文明永远与我同行吧

道德讲堂演讲稿篇三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特性

中国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具有巨大影响力、为后人继承与弘扬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传统美德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国而忘家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胸襟、贵和持中的和谐理念、勤劳勇敢的勤勉品格、崇尚气节的坚贞情操、仁义诚信的处世原则、知耻守礼的道德风尚、子孝父慈的家庭伦理、修身养性的善德追求,等等。中国传统美德虽经时代变迁却长存久远,关键就在于中国传统美德所具有的特性上,其主要表现为:

1.强调个人修养,追求完美的道德品行。中国传统美德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显著标志。而为人的道德标准则是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等规范。正如孟子所说:“圣人,人伦之至也。”人要成为象“圣人”那样的人,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觉悟,使言行符合为人的道德标准,从而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境界。

2.强调整体利益,以责任担当和奉献为荣。中国传统美德不是讲求自我的,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利他性,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在个人方面要帮助他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群体方面要相互关心,“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在国与民方面要以民为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义利方面要舍身取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强调人伦泛化,以道德教化育人服人。中国传统美德将家庭美德扩大到社会和国家治理层面,将日常人伦普遍化、社会化和政治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惜自己的家人同时要推及他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国家在谋求百姓温饱的同时还要进行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君主治理国家要行王道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强调天人合一,讲求人际间、人与自然和谐。中国传统美德强调道法自然,推己及人,以和睦、合作、和平、和谐做为价值追求。从个人来说要“顺其自然”,让人恰当表达欲望和情感,求得心理平和;从人与人之间来说要互相隐忍、调和不同以达到和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人与自然来说要爱惜自然,求得“天人合一”。

二、中国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旺盛生命力

道德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中国传统美德以其优良特性赢得存在的必然,并对当今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1.传统美德注重道德修养特性可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相融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要求去努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就是要求公民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使个人言行符合公民道德衡量标准。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美德注重道德修养的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公民道德建设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2.传统美德强调担当奉献特性可与集体主义的实行相融合。集体主义道德要求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要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倡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观。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美德强调担当奉献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集体主义的实行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3.传统美德重视人伦教化特性可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融合。以德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公民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美德重视人伦教化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以德治国方略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4.传统美德追求和睦和谐特性可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五大建设之一,就是通过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阶层、群体、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方面传统美德追求和睦和谐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和谐社会构建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道德讲堂演讲稿篇四

通过道德课堂的学习是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主题,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道德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具备三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三、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五、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六、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七、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八、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

标签:道德 讲堂 演讲稿 优秀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