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彩带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工作汇报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稿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大事,所以公共卫生非常重要。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稿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材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1

按照区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先后深入到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区、乡镇、街村的医疗和防疫保健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应该说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在经历了“非典”之后,这种转变就更为明显,由此也带来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区乡镇两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并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化,不断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一是自觉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组织,依法管理,定期督导,抓好落实;

二是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了防保人员经费,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三是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四是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了疾病防控网络。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进一步健全了区、乡镇、村街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其中区级3家,包括防病站、结防所、妇幼保健院;

第二级为各乡镇医院、卫生院共计29家;

防保组,共计41家;

第三级为村级,全区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近500家,具体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每个自然村分别由乡村医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网络建设中,我区重点抓了区防病站建设。几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280余万元,对区防病站的基础设施和议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满足了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强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严把人员准入关和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对进入区卫生防病站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相关学历,基层防病业务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学历。凡从事防病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200学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三是不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全区年均完成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40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各类传染病的日常监督检测,xxHIV初筛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发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我区医疗救治体系分为区、乡镇、村街三级。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全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区医疗机构有了很大发展,充实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了人才队伍,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经成为全区的医疗救治中心,不仅满足了日常医疗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的急需。乡镇医院和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多数乡镇医院和卫生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诊疗设备,改扩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我区于2007年成立了“xx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力量;

二是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超市、集贸市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经常性卫生督查。同时,对美容美发、宾馆旅店、娱乐场所的环境质量、用具卫生指标等加强了监督检测;

对全区医疗单位的隔离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内感染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了监督检查,有效增强了医疗单位防范医源性感染的责任意识。

(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一是成立了xx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政令畅通、领导到位。二是制定了xx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治非典和禽流感预案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初步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和监测制度,形成了区、乡镇、村街疫情报告网络,坚持直报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

二、存在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主要是防病机构办公用房面积不足,部分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基本设施设备还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街一级的疫情信息上报速度和质量还不高,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应急救治队伍的现场处置设备和防治物资储备缺乏更换补充的资金保障渠道。

(四)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并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针对人才队伍的现状,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有效手段,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才的教育培养;

同时,要严把人员准入关,对进入公共卫生队伍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提高应对能力。要加快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xx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要加强对疫情信息报告人员特别是基层报告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疫情信息上报的速度和质量;

要继续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好防治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切实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乱。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2

为切实做好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院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院领导高度重视及全体医务人员、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以来我们把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卫生院工作重中之重,以目标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九个项目为工作目标,20xx年的公共卫生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公共卫生各项目工作主要成绩

(一)、健康教育工作

卫生院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2板,全年各更新12期;每个村卫生室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1板,全年各更新6期。全年印刷14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共45000份进行发放宣传,制作了24种健康知识影像资料进行播放宣传,开展了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了12期健康教育讲座活动

通过以上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全镇群众得到卫生知识宣传的人次达到54200人次,广大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在全体责任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使群众改变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大大提高了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二)、建立健康档案工作

全年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总数14132人,其中0—36个月儿童建档1616人、孕产妇建档854人、老年人建档2201人、高血压患者建档468人、二型糖尿病建档19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13人、镇直人口建档3030人、其他人群建档8961人。

(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

1、共为1616名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服务;按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为854名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服务,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孕期营养及心理指导等孕期保健服务,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3、为2201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开展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等情况;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四)、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为全镇5780名0—6岁适龄儿童接种12种国家一类疫苗服务,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麻腮疫苗等,接种率达95.67%;免费建立预防接种卡、证、簿;采取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五)、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工作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56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积极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六)、慢性病管理

为35岁以上居民到卫生院就诊时实行免费测量血压、检测血糖服务;对468名高血压病人和19名2型糖尿病人年内进行了4次的面对面随访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对患者进行病情询问、进行体格检查、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七)、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

为辖区内13名诊断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年内进行了4次随访,在每次随访的同时进行康复和治疗指导。

二、具体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本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自的分工,全面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制定了责任医生工作考核制度,提高了责任医生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立机构落实人员

卫生院成立公共卫生科,落实工作人员,把公共卫生服务九大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确保每个项目有专业人员把关开展工作。同时院内各科室密切配合、协调共同完成有关工作

3、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组织了本院有关科室人员进行项目知识培训,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规范》和《钢城区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知识和要求组织学习,使有关人员掌握项目工作开展的有关要求和具体做法。

4、实行多种办法确保目标实现

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作

A、小孩预防接种时进行体检建档。

B、患者到卫生院就诊时面对面询问和体检建档。

C、卫生院组织医生深入村为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建档。

D、村医生上门为群众体检服务进行建档。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体检工作得以全面落实。

三、主要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部分居民健康档案不规范,项目填写不完整;居民健康档案以户为单位的建档没有全面落实;慢性病人的健康干预、健康指导不够到位,健康档案的'电脑输入工作进度慢。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在继续巩固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公共卫生工作抓实抓牢,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健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责任医生的工作行为,加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待遇。同时要加强对责任医生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重点培训公共卫生工作的要点,如何进行有计划、统筹兼顾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作任务。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3

公共卫生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人代会,市人大代表159人次聚焦“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25件相关议案建议。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从6月初开始,我们着手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天青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教科文卫专(工)委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实地视察调研了4所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市疾控中心,先后听取了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和大荆镇、芙蓉镇等12个部门镇街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法律、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市政府努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现有医疗单位1030家,其中市级公立医院5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70家,村卫生室459家,诊所和医务室357家;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基本形成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立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覆盖。

二是疾病防控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56.55/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7.1%。进一步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常规单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报告患病率为4.62‰;食源性疾病监测扩大至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2019年妥善处置了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7起,有效控制了首次本地登革热疫情,确保了“利奇马”台风袭击灾后无疫情。特别是今年年初大批在汉的经商人员回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严密防控,积极战疫,及时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实现复工复产过程疫情无反弹,切实做到“两手硬,两战赢”。

四是公共卫生监管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共出动卫生监督4500人次,检查1900家次,立案462起,处罚445起,没收违法所得10万元,罚款174.8万元,移送公安2起。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592家,医疗机构校验及变更1095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严格要求,特别是遇上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暴露出许多的短板和不足。

(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仍然滞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代表视察的城东、翁垟等镇街卫生院的基础用房破旧不堪。乐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楼为D级危房,芙蓉卫生院门诊楼为C级危房,大荆卫生院为钢架临时工棚,去年利奇马台风来袭时全部淹没在水中。个别卫生院门前道路狭窄,救护车、消防车无法通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形成公共卫生设施xx“硬件不硬”。二是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仍然不足。2015-2019年五年财政总投入公共卫生经费25.6亿元,平均每年5亿元(包括人员经费、基建、设备、医改等)。其中每年用于基层医疗设备更新的预算仅120万元,虽然2018年增加至600万元,但医疗器材价格高、需要更新量大,个别山老区卫生院至今仍使用上世纪的`黑白B超机。三是传染病病房及防控隔离设施等数量仍然不够。调研发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全市累计发热门诊接诊28240人次,在院医学隔离观察528人次,确诊170例。但集结市一、二、三医传染科全部力量,仅能腾出隔离病房232间,急需新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防控大数据技术中心和市疫情指挥部目前临时借用办公。基层疾病防控隔离等设施更是不充分不平衡。

(二)公共卫生疾病控制能力弱化

一是职能定位不精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的“守门人”,仅作为技术指导机构,没有发布疫情数据和部署防控措施等行政权力的“吹哨权”。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偏离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医轻防”问题普遍存在。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够突出。二是服务能力不强。公共卫生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31家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1876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的仅14人。同时,公共卫生人员除承担大量国家规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要保证医疗门诊的日常工作工作精力难以兼顾,近年来广大群众对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反映强烈。三是人才待遇偏低。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享受全额编制(原防保站人员)仅116人,差额编制则达1509人。全额编制人员绩效工资定额只有6万元,差额编制人员不到4万元。导致人员缺口大、流失严重,2016年至今就辞职外调85人(不含内部隐性流动)。四是宣传教育不够全面深入。公共卫生宣传形式较单一,没有做到常态化和制度化;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突出,社会公共卫生知识欠缺,法律意识和健康意识不强。

(三)xx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不够到位

一是应急管理仍不够规范。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的公共卫生的资源统筹、疾病预防控制、应急保障等配套制度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规范,导致公共卫生“软件不软(完善)”。加上日常没有应急演练,疫情突发时,只能被动应付。二是应急保障还不够到位。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突发公共事件物资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但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有些应急物资如防护服、隔离衣等由于疏于管理,超出了有效使用期限。疫情期间,我市库存的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应急物资曾一度紧张。三是监测预警还不够及时。由于基层缺专业人员,缺仪器设备,缺传染病诊室,缺传染病专业培训,缺对传染病的早期辩识、筛查和防控能力,导致监测预警不够及时快速。四是部门联动配合不够。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不多、信息不够共享、联动不够紧密。如一些上级要求的文件,由于没有进行联合发文,导致工作经费无法落实,而变为一纸空文。原有村级公共卫生(计生)联络员,纳入政法体系为主的网格化管理后,难以兼顾公共卫生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要加快提级扩能

一是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吸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教训,大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像大干交通、大干教育一样“大干卫生”,保证公共卫生“有钱办事”。二是加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进度,加大乡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力度,着力做好基层医疗设备更新。三是努力建好疾病预防设施。按照国家传染病医院建设的最新要求,抓紧启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传染病防控大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建设。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聘用制度,探索制定向基层卫生人员倾斜的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优惠政策,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落实疾病防控人员编制。做到公共卫生“有人干事”。

(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要务必扎实有效

一是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把“预防为主”融入健康乐清战略,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形成以疾控机构为中心、医院为支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网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定点医院的科学布局,合理设置传染病床位。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制度,形成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更好做到公共卫生“有章理事”。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常态化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卫生村镇创建,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法律的广泛宣传,让公共卫生知识家喻户晓。

(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要更加及时到位

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立足提早精准有效,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网络直报、医疗卫生人员报告、药品销售监测、科研发现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强化应急保障工作。科学合理布局,建立市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和片区分中心。落实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专项资金,按照“平战结合”模式,确保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充足。三是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4

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作为建设幸福铜陵的重要内容;将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以全力打造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先行区为目标,坚持上下联动、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长足发展,较好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城市: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4个),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建设,覆盖城市人口95.5%。其中,公立医院延伸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占22.81%,企业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2个),占70.17%,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占5.26%。仅有1家(狮子山区立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政府直接举办。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职工675人,其中全科医生184人,全科护士240人,其他卫技及管理人员251人,全科以上医生和护士占62.8%。学历构成方面:大学本科以上99人,大专303人,中专209人,其他64人,大专以上占59.6%。人员分布方面:诊疗198人,护士228人,防疫29人,保健33人,健教35人,管理后勤85人,其他卫技65人。从业人员中聘用人员162人,占24%,大多为业务骨干力量。

农村: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建立了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立了1个村卫生室。全市共有1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分院、137个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核定编制346人,实际在岗413人,实行定岗定编,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

自2009年9月1日以来,我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序推进,采取政府购买、免费服务的方式开展活动。截至2012年底:

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4%(全省平均70.4%),其中规范管理率52.72%;

编印宣教资料181种,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等1447310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2934次,受教育人数232314人;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76.2%、农村达72.4%;

五苗及流脑、乙脑报告接种率均达99%以上;

全市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9.23%,报告及时性达98.72%,传染病报告准确率达99.80%,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100%;

0—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服务城市1.96万人、农村达1.59万人,管理覆盖率91.24%(全省平均84.58%);

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城乡分别达1.2万人和0.9万人,管理覆盖率94.69%(全省平均77.98%);

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城乡分别达41211人和29605人,其中规范管理率41%;自2011年起,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近5万人次;

城乡高血压患者登记管理分别达34576人和27848人,其中规范管理率30.2%;

糖尿病患者城乡登记管理分别达8906人和6038人,其中规范管理率40.2%;

对174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

免费婚前健康检查率达97.39%(城市95.20%、农村99.54%,全省平均87.3%);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补助率100%(全省平均95%)。

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实现“防病在身边,小病在社区”的目标,成为医改工作的“润滑剂”、“推进剂”,成为展示医改成果、便民惠民的“窗口”。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我市推行“统筹城乡、统筹兼顾、全市覆盖,创新理念、积极作为、落实均等”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落实政策,依法行政,形成“二级管理,二级落实”的运行机制

1.政府主导,形成政策支撑。我市以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先后出台了《铜陵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等37个涉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配套的政策体系,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政策支撑。市卫生、财政部门每年均下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执行方案》,明确目标、列出计划,并纳入县、区卫生部门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和执行机构的年度目标。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市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启动暨培训会,市、县(区)卫生部门每年举办1至2期专项培训。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按照职责分工,还分别举办了项目业务培训,并实行了例会制度,强化工作落实。

2.建立“二级管理,二级落实”运行机制。实行市、县(区)卫生机构“二级管理”,技术指导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二级落实”。市级卫生机构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计划、督导、经费配套等总体工作,县(区)卫生机构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日常监督、季度考核、经费管理。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术指导机构,我市分为四大类,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老年人管理由市疾控中心负责,卫监协管由市卫生监督局负责,儿保、妇保由市妇保所负责,重性精神病管理由市精神病医院负责。技术指导机构负责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执行方案、组织业务培训、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查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在经费管理兑现上,我市采取由技术指导机构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书面兑现方案,县(区)卫生部门审核后兑现,并报市财政局、市卫生局。铜陵县还实行了“骨干津贴”制度,先后出台了《铜陵县乡村医生补助管理办法》、《铜陵县乡村医生绩效分配办法》,细化奖励内容,对优秀村医纳入卫生系统专业技术骨干,进入人才库管理,财政单独列支给予相应补助,鼓励村医为服务当地村民健康多做贡献。同时,自2011年起,我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和“契约式管理”,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与居民签订合同的方式加以落实。把基层卫生机构用房、人员、服务、年限等也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使责、权、利相结合,把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

(二)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形成“同等政策,同等服务”的服务模式

1.以公办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实现全覆盖。在城市:针对我市为工矿城市,厂矿医疗机构众多,且大多在居民区内的实际,采取了“优先整合现有资源,优先由大医院举办,适当引进民营参与”的方式,合理健全服务网络,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逐步做到功能完善。自2007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用房、人员、设备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标准。同时,结合民生工程的目标要求,市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护。2011年,我市全面完成了现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在农村:严格落实基层医改各项政策,整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院长竞争上岗制度,县、区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招考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择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全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实施核定编制、岗位设置和竞聘上岗工作。核定铜陵县乡镇卫生院编制266名,狮子山区编制28人,郊区编制52名。乡镇卫生院全部按比例因事设岗,分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三类岗位中具体等级全部按人事部门规定的比例一步设置到位,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0%。所有具有竞聘资格的人员,由县、区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2.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加快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我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外出培训。先后选派3批医务人员赴上海普陀区挂职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批人员现已成为我市社区卫生机构的骨干。二是发挥优势。发挥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隶属二级以上医院的优势,把公立医院支援社区与其结合,在人员培训、选派人员挂职、专家服务等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扶持,并促进了“双向转诊”的有效开展。三是岗位培训。近年来,通过全科医生、社区护理和适宜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并热爱基层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成为用得上、留得住,居民欢迎的基层卫生队伍。

3.以“同等政策”来保证“同等服务”。在城市社区,我市企业转型和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较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均为非政府举办。为让广大居民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市采取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同样政策的方式来推进。一是不论何种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标准和优惠政策,为居民提供同等的卫生服务。二是对各机构提供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考核后,政府给予同等补助,购买服务。三是对现有机构模拟核编,对人员进行登记,严格准入,逐步过渡。在农村社区,实行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制度,细化职责分工,逐项明确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自承担的任务,对村卫生室暂无能力承担的任务,由卫生院负责,纳入绩效考核,与奖惩挂钩,确保居民享受同等服务。

(三)政府购买,绩效考核,形成“两个考核,两个挂钩”考核体系

1.政府增加投入。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切实保障均等化顺利推进,同时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我市在省政府补助基础上,加大了地方投入力度。在城市:全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府补助达到人均64元,其中公共卫生服务购买人均30元,基本补助人均14元,基本医疗补助人均20元。这样,既保证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出台一系列监督、考核、激励政策。对村卫生室补偿分为三部分。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2年按人均8.75元分季度预拨给村卫生室,年终根据考核的实际工作量进行结算。二是药品零差率补助,在省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补助5000元的基础上,市、县(区)配套补助6000元,市、县(区)按5:5比例分担。三是卫生网络经费补助。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1200元,用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支出,由市、县(区)按5:5比例分担。同时逐步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铜陵县自2010年起开始为乡村医生办理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债务清理工作。自2007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1.27亿元。

2.实施绩效考核。制定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和标准,实施分级目标考核,奖优惩劣。建立了“两个考核机制”、实行了“两个挂钩”: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将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补助水平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将从业人员工作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有效提高了基层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我市城市基层卫生机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设置比为4:6,农村为6:4。在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项目考核,政府购买服务,按质与量兑现,采取第一、三季度预拨,半年和年终考核。在农村,各县、区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实行系数管理,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绩效工资的比重,考核奖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引导分级诊疗。

三、评议工作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

在当前卫生改革的重要时期,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工作评议,充分体现了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在工作评议调研阶段,市人大常委会评议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现场调研、来信来访等方式,共征求社会各界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71条,并归纳整理成七个方面19条意见和建议。市卫生局迅速行动,建立了迎评整改工作机制,分别召开了分析落实会、基层机构动员会,主动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政策保障平台,整合现有资源为主的服务平台,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色的惠民平台,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把评议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由市卫生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相关科室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同时,针对存在的舆论宣传、财政投入、人才管理、机制建设、机构布局、服务能力等七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分三个层次进行整改落实:一是能及时落实的,立即创造条件协调落实;二是需建立相关机制的,明确责任科室,理清工作思路,拟定相关措施,积极争取政策,尽快建立长效机制;三是需要相关部门落实的,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大协作力度,加快整改进程。

(二)多管齐下,整改落实。对评议工作组征集的七个方面19条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梳理,制定了整改方案,积极整改。

1.在舆论宣传方面。一是与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活动相结合。及时召开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例会,布置开展“六个一”的集中宣传活动,即“更新一次宣传栏,举办一次健康讲座,开展一次街头咨询,印一份宣传单,对重点人群上门做一次宣教,举行一次健教主题活动”。二是与集中更新健康档案工作相结合。采取上门服务为主的更新方式,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把更新的过程变成健康宣教和服务的过程,落实个性化服务。三是与多形式的宣传相结合。采取健康宣教“五进”方式,即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幼儿园、进村、进户等,扩大宣传面。

2.在人才管理方面。一是着手筹备100人的全科医生、护士岗位培训,在10月份之前完成培训;二是落实了12—15人的全科医生为期1年的转岗培训。

3.在机制建设方面。主要落实了四件事:一是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结合铜陵实际,修订了铜陵市“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流程,逐步完善分级医疗体制。二是试行“购买服务与购买岗位”相结合的考核兑现机制,逐步改进边远地区人员缺乏、兼职较多、重治轻防现象。三是制定出台符合新情况下铜陵实际的考核兑现、购买服务的办法。四是明确村改居后,在自愿的前提下,优先整合现有卫生室资源,过渡到城市社区卫生机构。

4.在机构布局方面。一是加大新建、改建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协调力度,及时建立卫生服务机构,争取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二是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再增设新的社区卫生机构,并逐步调整现有布局,减少中心城区机构数量。

5.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广泛开展全国慢性病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我市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今年内优先完善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近几年来,为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落实,我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的举办主体,难以形成持久、规范的运行机制。二是复杂的从业队伍,影响社区卫生机构的稳定性。三是现有的管理体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分级管理。为此,我们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契约管理,规范服务。一是通过签订服务合同,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任务,保证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二是通过“契约式管理”来保证我市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运行。把基层卫生机构用房、人员、服务、年限等也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责、权、利相结合,把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最终过渡到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同时,根据服务内容、范围的变化,对经费和编制实行动态管理。

(二)多管齐下,稳定队伍。多渠道、多方式将适宜人才留在基层卫生机构,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稳定队伍,调动积极性,形成“留得住、用得上、干得久”的人员梯队,解决人才“瓶颈”。一是提高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业人员的待遇。实行人员合同制管理,定编定岗不定人,在岗人员享受事业单位待遇,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建立合理、公平的考核兑现机制。二是适时配套改革大医院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把高尖端专业人才留在大医院,让适用技术人员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用人状况。

(三)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目前,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任务繁重,项目众多。一是要进一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保障机制,并随着任务量和功能的增加而调整。二是建立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基层卫生服务要求的适宜技术服务人员队伍,在编制和工作条件上予以适当倾斜。三是与社保部门协作,加强医保政策引导,实现“保健在身边,小病在社区”的目标。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真抓实干,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工作做深做实,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5

县辖xx镇xx街xx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现有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单位xx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xx处xx镇级医疗卫生机构xx处,另有社区卫生服务站xx处、村卫生室xx个、个体诊所xx个。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遇,不断加强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县、镇、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一、加强人才培养,壮大卫生健康服务力量

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自xx年开始,我县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控制、自主招聘,建立了灵活的公立医院用人进人机制和政策,对紧缺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公立医院自主招聘后直接报县编办和县人社局备案,切实解决了优秀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坚持管办分开,稳步开展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决策、执行与监督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提高了医院内部管理运行效率。今年以来,围绕专业需求和学科需要,将招才引智工作纳入招商引资范畴,视同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并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在外工作人员回xx的宣传引进工作,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出台《关于鼓励在外工作人员回xx县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已有xx名外地工作人员xx回xx工作。同时,加强在职人员进修培训,截至目前,各单位选派人员到省市进修xx人次。

二、完善硬件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为此,我县在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一是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设施标准化建设。县人民医院建立独立的传染病科、规范的发热门诊,并按照三甲医院建设标准,计划迁建占地xx综合院区,建筑面积xx万平,配备床位xx,目前已完成立项,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已办理完毕,正在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争取xx年底投入使用xx。

二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造面积xx实验室,购置了检测仪器设备,已于xx月xx日正式启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也先后于xx日启动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并与xx初投入使用。xx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将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新上一套核酸检测设备,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也将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确保全面完成“核酸检测能力备增计划”。加快推进镇街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按照发热哨点诊室不低于xx平方米的.建设标准,正在改造过程中xx疫情应急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加强镇街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在所有镇街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新建、扩建项目,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条件。xx以上项目建成使用后,我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全面提档升级。

三、推进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县人民医院先后与xx签署了对口帮扶和合作协议,为县医院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xx“三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被列入国家胸痛中心联盟建设单位,卒中中心通过国家卒中中心联盟认证,胸痛、卒中、创伤、放疗项目均处全市上游水平,依托xx建立的掌上导管室为山东省首家。xx从镇街卫生院选派xx名“村级指导医生”对薄弱村卫生室进行帮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人员组成,由县级医疗机构分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签约工作,切实提高了签约服务质量。

四、xx规范监管秩序,加强公共场所管理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了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制度,成立xx个帮扶领导小组,分别由卫生健康局领导干部任组长,随时对所包保的镇村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队伍配备了现场执法终端设备,确保现场执法过程全记录。加强医疗废弃物和医疗污水监督,组织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大队人员对产生医疗废弃物的单位和隔离病区加强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各单位全部与xx公司签订了医疗废物处理协议,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由该公司统一集中处置,每年转运处理医疗废物约xx吨。

总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和需求还有不小差距,xx各位领导的到来,是我们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增进友谊的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恳请各位领导不吝赐教、传经送宝,为我县的卫生健康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稿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汇报材料】相关推荐文章:

2023年公共卫生倡议书小学 爱护公共卫生倡议书(十篇)

为基层减负汇报2500字 基层减负情况汇报(8篇)

2023年公共卫生述职报告 公共卫生工作述职(五篇)

基层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10篇)

2023年做好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计划(21篇)

标签:基层 公共卫生 体系 建设 汇报 稿 材料